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出的要求。在皖南钟灵毓秀、戏脉悠长的艺术土壤上,黄梅戏上接传统,传承着经典悠扬的戏腔;下接地气,在受众的需求中找准结合点,把老故事编成新剧目,让人民群众有共鸣、增共识,走好新时代戏曲艺术因时而新、因势而新之路。
2023年12月27日晚,黄梅戏《不朽的骄杨》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上演,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带领团队演绎革命烈士杨开慧短暂而伟大的一生。观众对于《不朽的骄杨》反应热烈,纷纷赞扬这是一场涤荡心灵的演出,杨开慧的事迹让人感动落泪:“设计得太好了!别开生面的红色教育”;“不仅深入地了解了中国革命历史,还领略到黄梅戏这一传统艺术形式的当代魅力”。观众们的交口称赞与高度认可,表明了红色故事只要讲得好,同样能够激发观众,特别是年轻人的喜爱与共鸣。
杨开慧烈士的故事感人至深,她展示出的坚强意志和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精神代表着万千革命先烈的崇高风范,更是中华民族不朽的精神旗帜和宝贵的思想财富。如何把老故事唱活,让当代观众从中得到感化和深思,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安徽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从伟大历史实践入手,以文化自觉培育文化自信,给出了戏曲新编的答案。
编好内容。戏曲新编,不是无根据地创造,而是对好的历史故事加以艺术编排,再现刚烈无畏的共产党人精神,让革命英雄事迹永垂不朽。作为庆祝建党百年的新编黄梅戏,《不朽的骄杨》立足中国革命伟大实践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用戏曲的形式传扬红色精神,以鲜明的中华文化辨识度传颂革命英雄,把革命先烈的事迹传播得更远、更好。
编织共鸣。缅怀先烈、崇尚英雄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建立新中国付出巨大牺牲,他们的伟大事迹镌刻在每一位中华儿女的血脉之中,一经提起,就会令人想到艰苦创业的峥嵘岁月。因此,缅怀先烈的剧目可收获观众的强烈共鸣,达到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优秀文化的效果。
在传统艺术传承面临挑战的今天,再芬黄梅艺术剧院的守正创新,正是对推动传统艺术发展的生动诠释。守正,守的是唱腔上的徽派韵味,是一颦一步的戏曲范式,守住了优秀传统文化的正气与精髓;创新,是在舞美设计、灯光、服装、形体等多个方面走出千篇一律的“舒适圈”,与时俱进、提质升级,更加贴近现代观众的审美和情感需求,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注入新的活力。
当代理念和舞台表现手段的加入,既是戏曲艺术持续发展的又一动力,也是处理戏曲继承与发展关系的“润滑剂”。戏曲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台上有名角儿,有编、导、音、美的队伍,台下也有管理、推广的重任。今日已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只有将舞台上下结合好,全局谋划、整体推进,才能使戏曲走入大众视野,迎来传统艺术的春天。
随着近年文化自信不断增强,黄梅戏推陈出新,不但收获许多年轻人的青睐,更培养了大批年轻的黄梅戏人才。守正以行稳,创新以致远,黄梅戏的守正创新赓续了历史文脉,谱写着当代华章。
(《人民周刊》2024年第1期)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