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实践成果制度成果理论成果

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田培炎    2024-12-25 13:51:30    《学习与研究》2024年第12期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系统总结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深刻领会讲话精神,深刻认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重大实践成果、制度成果、理论成果,对于我们坚定改革信心、深入贯彻全会精神、推动改革行稳致远,具有重大意义。

实践成果:续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发展理念是在改革中形成的,影响和制约高质量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是在改革中破除的,经济发展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也是在改革中逐步实现的。”这一重要论断,深刻阐述了改革和发展的辩证关系。

从理论上讲,发展依靠改革,改革为发展添动力、激活力、聚合力,二者是目的和手段的关系,具有内在统一性。改革为发展提供新理念,变革现实首先需要变革观念,科学的发展理念往往是在打破常规的变革性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改革为发展扫清障碍,通过重点突破、多点发力、整体推进、系统集成,破除影响和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打破利益固化藩篱,铲除顽瘴痼疾。改革为发展拓展空间,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保持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通过积极变革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国家治理,为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发展开辟广阔前景。改革为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包括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的舆论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以及有利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外部环境。

依靠全面深化改革,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从2012年到202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长到126万亿元,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由11.3%上升到18%左右,稳居世界第二位,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超过3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近4万元增加到8.9万元,达到12680美元,接近高收入国家门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三次产业结构由9.1∶45.4∶45.5优化升级为7.1∶38.3∶54.6。全国粮食产量实现“二十连丰”,2023年达到1.39万亿斤,我国粮食安全根基进一步夯实。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一批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新型支柱产业快速崛起,形成了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按常住人口统计的城镇化率从53.1%上升到66.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从2.88降至2.39。科技实力大幅提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2023年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超过3.3万亿元,是2012年的3.2倍,居世界第二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报告显示,我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2012年的第34位上升到2024年的第11位。高水平开放纵深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全面开放新格局加速形成。货物进出口总额由24.4万亿元增加到41.76万亿元,货物贸易连续7年保持第一大国地位;2023年我国货物和服务贸易总额达到48.3万亿元,连续两年居全球第一位;我国已成为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实际使用外资由1211亿美元增加到1633亿美元。建成22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经过全面深化改革,我国经济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不断增强,我国经济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

依靠全面深化改革,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打赢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近一亿农村贫困人口同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从2012年到2023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由9.9年增加到11.05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30%提高到60.2%。全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由3亿人增加到5.2亿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由5.4亿人增加到13.3亿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我国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超过6%的经济增长,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6.8%,是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我国刑事犯罪率、命案发案率、枪爆案件数在全球主要国家中保持最低,成为世界上公认最安全国家之一。经过不懈努力,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依靠全面深化改革,中国人民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斗争精神充分激发。我们党自觉运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正确判断形势,科学预见未来,积极主动识变应变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始终立于时代最前沿。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保证人民依法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拥有最广泛最真实的民主权利,人民历史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尊重。完善促进机会公平制度机制,畅通社会流动渠道,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今天,中国人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具有强大的前进定力,更加具有战风险、迎挑战、抗打压、克难关的志气骨气底气。

制度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日益成熟定型并转化为强大治理效能

改革把制度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体现了我们党不仅为当下计、更为国家长治久安谋的深远战略考量。一方面,我们党对制度建设规律的把握越来越全面、运用越来越主动。改革开放特别是新时代以来,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制度具有稳定性、普遍性、强制性和反复适用性等鲜明特征,在国家治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人类发展历史进程来看,先进的社会制度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社会主义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实现最高理想、彰显相比于资本主义的制度优势、在激烈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的重要保证。从国家层面来看,制度是传承民族文化,巩固历史成果,确定国家根本性质、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结构形式的重要载体,能更为稳定更为持久地助力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从社会和个人层面来看,制度是调节社会关系特别是利益关系,保障人民权利和自由,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去私就公、抑恶扬善、弘扬正气的行为规范,能有力推动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社会全面进步。另一方面,改革和制度具有不可分割、内在统一的紧密联系。改革的过程就是革故鼎新、除旧布新,变革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体制机制的过程,就是优化制度安排、丰富制度供给的过程。改革的目标是完善和发展制度,改革的对象是不合理的制度机制,改革的任务是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创新重要制度,改革的评价标准主要看制度是否健全、机制是否完善、国家治理效能是否彰显。

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加强顶层设计、总体谋划,破立并举、先立后破,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不断丰富和拓展制度内容、优化制度结构、完善制度体系,各领域制度性框架基本建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我们坚持和发展党的领导、人民代表大会、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等根本制度,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民族区域自治、基层群众自治等基本政治制度,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基本经济制度,大力创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党的建设各方面的重要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日益成熟定型。我们强化制度执行,着力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今天,“中国之治”的生动局面同一些国家呈现的党派纷争不止、政治极化严重、社会撕裂加剧、暴力事件频发等“西方之乱”形成鲜明对比。

理论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习近平总书记以深邃的历史思维回望中国历代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曲折发展的历史进程,以宽广的世界眼光洞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大趋势,着眼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激发科学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科学定位改革,明确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意义、战略地位。强调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布局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方面;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前途命运,关系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中国要进步,就要全面深化改革,不全面深化改革,发展就缺乏动力、社会就没有活力。这些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新时代改革实践的新特点新要求,聚焦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特别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系统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经验,及时总结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鲜经验,科学谋划改革,明确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主题、重大原则、时间表、路线图、优先序以及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来展开,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系统观念的重大原则;强调要锚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本世纪中叶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来谋划改革特别是未来五年的改革,把握改革举措出台的时度效,按照确定的时间节点有序推进;强调要沿着改革路线图,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六个紧紧围绕”和重要改革举措全面深化改革,按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七个聚焦”和重要改革举措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强调要突出经济体制改革这个重点,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全面推进其他各领域改革;强调要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处理好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坚持改革和法治、破和立、改革和开放、部署和落实相统一,以钉钉子精神推进改革落实,不断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这些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怎样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改革规律的认识,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历史性、革命性、开创性成就提供了有力指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遵循。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一座港口,更是一座桥梁、一条纽带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