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改后,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向纵深推进。伴随着认罪认罚制度的推行,我国检察机关积极拓展“四大检察职能”,近些年在各个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就,对此很有必要进行总结和展望。四川师范大学法学院李长城教授的新作《中国检察职能运行合理化机制研究》让人眼前一亮,作者在检察院两年的挂职经历使其研究与实践不会隔膜,他曾在德国访学和观摩庭审的经历又使他的研究借鉴不会只停留于英美法系的检察视角。
一、该书的基本内容与主要亮点
导论部分首先阐述了该书的缘起、研究意义与目的,接着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述评。该书的主体部分涵括了四大方面的内容,即检察职能运行的基本法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的检察职能、新时代中国检察职能运行的机遇与挑战、建立中国检察职能运行的合理化机制,分列各章展开。
在第一章检察职能运行的基本法理中,作者首先论述了刑事诉讼的传统决定检察职能的基本内容,并对职权主义和当事人主义诉讼传统下的检察职能进行分析;接着论述了检察官的角色定位带动检察职能的变化,近年来英美辩诉交易语境下检察官裁量权进一步扩张,欧洲的刑事和解、量刑协商下检察官作为“法官之前的法官”地位凸显;然后提出检察权的制约机制影响到检察职能的实际运行,并对各国检察权的制约机制和运行实践进行比较和评述。
在第二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的检察职能中,作者依次论述了中国检察制度的产生与发展、中国检察职能的内容与特点以及中国检察权的制约机制(包括内部制约和外部制约)。
第三章新时代中国检察职能运行的机遇与挑战,分为两节。首先论述了我国司法制度和检察改革带来的机遇,具体为:员额制下检察官的独立性增强、检察官对刑事诉讼的主导性增强、审前的诉讼化构造取得经验、检察职能由刑事独大向多元均衡发展。其次阐述了新时期检察职能运行面临的挑战,包括:职务犯罪案件办理中检察机关与监察委的关系如何协调、检察主导认罪认罚与法院裁判之间存在一定冲突、个案中检察滥权的风险仍然存在、能动检察与检察谦抑如何平衡、民行未检工作面临一些实际困难等。
第四章建立中国检察职能运行的合理化机制,作者依次论述了正确认识和处理检察院与监察委之间的关系、在制度上保障检察官的客观公正、加强公诉程序的司法审查、协调发展民事、行政、未成年人检察职能以及完善相关配套制度。
该书的研究注重使用第一手的中外资料。在中文的实证资料中,有一部分来自作者在检察机关挂职期间所得,也有作者近年来与多家检察机关开展检校合作调研所得。在外文资料中,既有英文文献资料,又有德文文献资料。此外,书中还较多地引用了我国正式出版物报道的相关案例。
二、该书的主要贡献与意义
该书立足于检察职能运行的基本法理,考察国内外检察职能发展和运行的普遍趋势和一般规律,以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透过检察职能变革的中国叙事,揭示我国检察职能机制运行的一般规律,进而提出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检察职能运行的合理机制。该书的主要贡献在于:
第一,作者在国内率先完整地提出检察职能运行的基本法理,即:刑事诉讼的传统决定检察职能的基本内容,检察官的角色定位带动检察职能的变化,检察权的制约影响到检察职能的实际运行。
第二,作者敏锐地指出,世界各国检察职能发展变化的原因主要在于当事人主体地位的增强与刑事诉讼纠纷解决方式的多元化、效率的追求与司法个别化的理念以及协商型刑事判决的增长。
第三,该书紧紧把握当代检察官的角色、权力以及制约机制这一主线,深入分析了新时期我国检察职能运行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了建设我国检察职能合理化机制的可行性建议。
该书在以下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该书选题意义重大。检察职能的改革是我国刑事法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2018年以来,检察机关积极拓展“四大职能”,在国家和社会治理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次,从世界范围来看,最近二十多年以来各国检察机关的职权均有不同程度地扩张。该书力图通过对域外法治发达国家检察职能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的梳理,总结出现代检察职能运行的一般规律;
再次,该书对我国检察职能运行的历史发展和最新改革实践进行总结,对检察职能的内容展开研究,力图从历史发展脉络中阐释我国检察职能运行机制的一般性和特殊性,在新的形势下阐释我国检察职能扩展的合理性、必然性;
最后,该书运用系统论的方法,从三个维度、五大关系探究检察职能的运行,深入分析检察职能与诉讼构造、检察官角色以及检察权制约之间的关系,阐释审前检察主导与审判中心、权利保障的关系,论述检察与警察、检察与监察的定位以及四大检察之间的协调,从我国检察职能的现代化为视角,努力探求新时期我国检察权运行机制的完善途径。
作者在使用比较方法进行研究时,不是人云亦云,而是注重从中国语境下探讨检察职能运行的内容和特点、机遇与挑战。在为我国检察职能改革鼓与呼的同时,又尽力保持一份冷静和理性。例如,对于企业的合规治理,作者在国内较早敏锐地提出(第四章第二节):相较于立法与行政,企业合规不起诉是否是企业治理的最佳方式?就治理成本而言,企业合规是否符合经济性原理?企业合规如何解决法律公平适用的问题?如今看来,作者当初的洞见让人佩服,独立和深入研究的精神值得学习。
法治建设必须适合特定国家和社会的现实条件与实际需要,照搬国外的模式是行不通的。不同的国家情况不同,即便在同一个国家也不可能有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正如龙宗智教授所言,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征程上,检察制度建设与检察工作中遇到的矛盾仍然存在;我们应当研究在新形势下如何认识和处理这些矛盾,以实现检察监督制度的合理设置与运行,实现检察工作在国家司法系统内平衡、协调、可持续发展。以与时俱进的检察理论指引发展变革的检察实践,更好推动新时代检察工作创新发展,是我们必须持续关注、努力推进的重大课题。系统研究我国检察职能运行合理化机制的该书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价值。当然,该书中关于我国检察机关如何更好地发挥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的职能可能还需要更深入地研究和思考。学术研究没有止境,这些问题可以作为未来研究的起点。(作者为四川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