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历经沧桑留下的中华文明瑰宝呵护好、弘扬好、发展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赓续中华文脉,重在找准切口、找到落点。实践中,不少地方和部门创新形式、丰富载体,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生活,更好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通过弘扬传统节日文化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日常。传统节日集中体现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行为规范等,是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形式和载体。大力弘扬传统节日文化,将蕴含其中的民俗文化、民族精神以现代化的方式呈现出来、传播开来,使之更好融入日常、贴近生活,是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方面。日前,“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春节申遗成功,再一次向世界彰显了中华文化蕴含的价值观念和文明理念。新时代以来,我国高度重视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赓续传承。实践中,不少地方和部门将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结合,为人民群众带来既熟悉亲切又具有新鲜感的节日氛围。例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推出“紫禁城里过大年”“紫禁城上元之夜”等活动,呈现昔日宫廷节日景象,让沉淀于历史的传统节日文化“活”起来。
通过文物活化与利用让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文物作为中华文化的实体见证,承载着民族的智慧结晶、审美追求和精神特质,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纽带。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大力推进文物活化利用,深入挖掘文物资源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让沉睡在库房或展柜中的文物“活”起来,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博物馆,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脉搏和深厚积淀。在这方面,不少地方积极创新方式和手段,推出一系列富有创意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例如,陕西历史博物馆利用数字技术复原古代场景,让参观者“穿越”时空感受古人的生产生活。敦煌研究院通过数字化手段,让世界各地的观众得以近距离观赏莫高窟壁画的精美细节。通过直播讲解、虚拟展览、在线互动等形式,文物不再是冰冷的展品,而成为有温度、有故事的文化使者,传递并彰显着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旺盛持久的生机活力。
通过诵读研习古籍经典让优秀传统文化启智润心。古籍经典蕴含着中华民族深邃独特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是滋润心灵、启迪智慧的不竭源泉。一些地方大力提倡和推广经典诵读研习活动,不断提升社会公众的整体文化素养。一些学校将经典诵读纳入日常教学,通过经典诵读比赛等形式,让中华文脉在学生心灵深处落地生根。在社会层面,各类经典诵读节、诗词大会等活动推动形成全社会学习经典、热爱经典、传承经典的良好氛围。当前,经典诵读研习与现代科技、艺术创作、社会实践等紧密结合,产生一大批富有创意的文化成果。例如,一些文化机构开发推出经典研读的智能化应用服务,在视觉、听觉的沉浸式体验中传递古籍经典的文字美、韵律美,加深受众对古籍经典思想内容的认知理解。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
《人民日报》(2024年12月24日 第 09 版)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