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湖北宜城:治理“小流域” 绘就“新画卷”

武义泉    2024-12-19 16:24:38   

近年来,宜城市坚持以水系为脉络、以问题为导向,通过流域水环境改善,倒逼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变,全力绘好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宜城的“底图单元”。

创新治水思路,蹚出幸福河湖建设新路径。莺河是湖北省首个全国幸福河湖建设试点,通过“点线面”统筹发力,让昔日的“问题河”蝶变为“安澜、健康、宜居、智慧、文化、发展”的幸福河。“点”上聚焦,加强节点建设。改造莺河一库河湖长制及水情教育基地、莺河一库文化园等6个节点,打造以“阡陌莺河”为主题的莺河水系微缩景观、诗词倒影、治水浮雕,通过“园展+路展+厅展”形式在莺河流域细节处展现水文化元素,让游客“零距离”感受宜城千年水文化魅力。“线”上联动,推进河道整治。在流域沿线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以及河道清淤疏浚、岸坡整治、生态修复等系统治理,岸带自然和人工植被总覆盖度达94.5%,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开发莺河幸福河湖信息化平台,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网络体系,实现巡河、防洪“四预”、河湖问题预警、问题闭环处置的智慧化管理,变“治水”为“智水”。“面”上拓展,带动流域发展。依托莺河人家建设项目,吸引企业投资兴建醉美莺河漂流、户外露营基地、越野卡丁车基地,引导村民自主经营竹排、垂钓、餐饮、民宿等旅游项目。2024年游客量已突破50万人次,带动群众就业200余人次,周边居民户均增收2万元,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共赢。

向绿向新而行,培育绿色转型发展新动能。依托绿鑫公司有机废弃物处置技术,推动农业废弃物收集、转运、处理、还田循环利用,探索形成小流域岸上治理“绿鑫模式”,工作经验在生态环境部交流。产处分离,实现生态化回收。依托绿鑫生物质能源项目,搭建转运收集体系平台,通过开展秸秆禁烧、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执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等工作,引导村民将烂果、尾菜、秸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废弃物和农村有机垃圾运至绿鑫公司集中处理。目前,汉江以东农村垃圾分类自然村覆盖率达到90%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5%,每年仅粪污回收可帮助农户增收4200万元。变废为宝,实现资源化利用。支持绿鑫公司引进德国先进技术体系对粪污、有机废弃物进行加工处理,转化为电力、生物天然气、生物有机肥及基质产品,实现粪污及农业废弃物利用的能源化、肥料化、基质化。目前,年均发电上网4400万千瓦时,年产生物天然气2300万立方米,年产有机肥、基质产品21万吨,减少农药、化肥用量15%,产生效益近3亿元,成为宜城绿色经济增长点。复制推广,实现裂变式增长。将“绿鑫模式”作为小流域岸上治理的重要抓手,不断实现标准化、模块化,在全市范围进行推广,分片区建设6个专业大型畜禽粪污及农业有机废弃物集中处置和资源化利用中心。同时,支持绿鑫公司立足宜城、走向全国,目前“绿鑫模式”已在全国15个地区得到运用推广。

坚持以小见大,展现碑河流域发展新气象。针对碑河丘陵型小流域特点,统筹生产、生活、生态诸要素,从小切口着手推动流域大治理。以小项目保障大安全。根据碑河流域地形地貌特征和基础条件,因形就势实施缓冲带、生态廊道、山洪截流沟等一批小型改造提升项目,共疏挖清障9公里,新建生态护岸及浆砌石护岸10.4公里,防洪标准达10年一遇,实现了碑河流域安澜。以小整治描绘大风景。以共同缔造活动为抓手,因情施策开展小型化、特色化、乡土化环境整治,多措并举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农村垃圾、农村厕改、畜禽粪污、水产养殖尾水等多源整治,从源头控制污染源排放,累计完成改厕4148户,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5%以上,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碑河水质稳定保持Ⅲ类。以小产品成就大产业。明确流域产业定位,积极推进食用菌、葛根、林果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及精深加工,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积极探索“小流域+产业+文化”“小流域+生态+旅游”“产业+服务”等多种融合方式,全力构建一二三产有机融合、育产销紧密衔接的产业体系,实现了产业效益的最大化。目前,培育了葛百岁、裕山菌业、禾丰米业等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形成了“农户种养、就地加工、循环生态、休闲观光”的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带动碑河流域内户均增收3万元。

(作者为中共宜城市委书记)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向“短板”要动力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