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无论是推进乡村建设,还是发展乡村产业,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金融高质量服务乡村全面振兴,既是落实国家战略、服务实体经济的具体行动,也是践行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的重要体现。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必然要求构建与之相适应、相配套的乡村金融体系。所谓乡村金融,是聚焦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和目标任务,以风险可控和商业可持续为原则,引导金融资源持续、稳定、有效支持乡村产业发展和乡村建设,为乡村全面振兴和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优质、高效金融服务,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资源高效配置、产业融合发展。与传统农村金融相比,乡村金融的内涵更丰富、范围更宽广、场景更多样。大力发展乡村金融,是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生动实践和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乡村金融立足于服务乡村全面振兴,致力于支持乡村建设、促进乡村百业兴旺,而不只局限于传统的“三农”范畴。另一方面,乡村金融着眼于城乡融合发展,通过发挥金融的“粘合剂”作用和杠杆效应,助推城乡要素流动、经济循环。因此,乡村金融既是资金、资源,也是发展要素、发展手段,既具有资本属性、经济属性,也具有社会功能、催化功能和社会资源整合能力,既立足当前和与现实,也着眼长远和未来,是践行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的生动缩影,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扎根中国大地的乡村金融,是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的题中之义。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随着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群化发展,以及乡村新产业、新经济、新业态不断涌现,对金融的需求已经发生深刻变化。传统金融无论是在供给、结构、数量方面,还是在理念、服务、效率方面,都存在很大差距。更好发挥“金”的血脉功能、“融”的“活水”作用,大力发展以组织融入、资金融通、要素融汇、多链融合为特征的乡村金融,加快完善乡村金融机构体系、产品体系、服务体系和金融基础设施体系,才能更好满足日益旺盛的乡村全面振兴领域金融需求。比如,近年来,桂林银行通过构建“市—县—乡—村”四级服务网络,把金融服务与基层党组织建设、乡村治理等紧密结合起来,持续推动渠道进村、人员下村、资金入村、产业旺村、产品出村、治理兴村,摆脱了传统农村金融的服务路径与模式,对于构建乡村金融生态提供了观察样本和重要参考。乡村金融依托中国特色的“乡情”关系,发轫于乡村“熟人社会”的“互信”机制,真正扎根中国大地、贴近乡村社会实际,突破了传统农村金融信息、信用、信心“三个不对称”问题。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与西方金融发展道路的显著区别。
根植于乡土社会的乡村金融,是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重要场域。文化是思想的根基,思想是行动的指引。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滋养润泽。乡村文化是中华文明史的主体,承载着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乡村是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天然“土壤”。诚信重礼的契约精神,“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的义利取向,“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的经营感悟,孝老爱亲、礼义廉耻、出入相助、邻里扶持的家训家风,与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基本内涵、实践要求,具有高度契合性和内在一致性。发展乡村金融,要深入挖掘优秀乡村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资源和行为规范,从中汲取营养和智慧,推动金融与乡村治理、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在金融理念、产品、服务和模式上推陈出新,让广大人民共享金融发展成果,打造富有中国特色、具有中国风格、彰显中国价值的金融品牌。这是擦亮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底色”的重要着力点,也是我们坚持“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在金融领域的重要体现。
着眼当前与长远的乡村金融,能够为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动力支撑。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互促互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两大支柱、双轮动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各类要素双向流动,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我们必须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跳出乡村抓发展、跳出“三农”促振兴,顺应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大趋势,调整优化金融资源供给,为城乡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供给、生态环境保护等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积极促进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资源要素优化配置。乡村金融更加注重系统性、融合性、生态化、场景化,深度介入县域经济和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有助于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良性互动,为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强大动能与有力支撑。
乡村金融高质量服务乡村全面振兴,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的必然要求。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是其基本特征。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数字、智能、网络等技术加快向乡村全面振兴领域渗透,农业“芯片”、数字农业、智能农机、绿色产业、文旅康养、生物制造等乡村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乡村全面振兴领域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城乡融合与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重要支撑力和关键引领力。但这些领域的基础研究、技术集成、要素配置、产业升级等,需要大量资金投入,金融支持不足仍是当前的痛点和短板。因此,加快构建涵盖信贷、保险、基金、期货等金融业态的乡村金融体系,打造“乡村金融生态圈”,有助于引导金融资源并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按市场化原则进入乡村全面振兴领域的新产业、新赛道,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等,助推乡村产业重构和乡村价值重塑。这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的现实需求,也是引领、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动力源泉。
(作者为桂林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责编:李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