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以绿色金融助力乡村绿色发展

朱 斌    2024-11-21 08:47:35    人民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推行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设和美乡村,让乡村生态美起来、环境靓起来,再现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美丽画卷。绿色金融是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等经济活动所提供的金融服务,发展绿色金融对于推动乡村绿色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作出重要部署,要求积极发展绿色金融。以绿色金融助力乡村绿色发展,有利于保护好良好生态环境这一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支撑点。

推动乡村产业绿色发展。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乡村产业是提升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产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乡村产业绿色发展,既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举措。发展绿色金融,通过市场手段调节资金流向绿色低碳领域,能够填补乡村产业绿色发展的资金和技术需求缺口,引导更多经营主体主动进行生产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助推乡村地区绿色农业、绿色制造等产业发展;也可以通过加速农业产业链延伸、促进产业资源有机整合、推动绿色技术创新等途径促进乡村生态农业与旅游、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激活乡村潜藏的生态资源价值,实现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同推进。广大农民积极参与乡村产业绿色发展,也可以分享生态产业化发展的增值收益。为此,可根据农业发展特色及其金融需求特点,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完善信贷支持政策,优化和完善服务渠道,探索多方合作的金融服务模式,助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加强对生态旅游、森林康养、休闲露营等新业态的金融服务,打造相匹配的信贷产品体系。

推动农村能源清洁绿色发展。优化农村能源供给结构,更多使用清洁能源,有利于推动乡村绿色发展。比如,积极推进北方农村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可以有效减少农村地区大气污染。我国农村可开发的风电、光伏资源丰富,发挥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优势,加快推进农村能源革命,不仅能够保障农村地区能源供给、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而且可以有力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绿色金融,通过绿色债券、碳中和债等方式因地制宜开发农村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系统,有序推进农村地区清洁取暖,不仅可以解决农村能源使用类型多为化石能源的问题,还可以通过配套储能或余电上网的形式保障绿电消纳,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将农村自然资源优势有效转化为农村能源产业优势。为此,可强化碳减排支持工具等货币政策工具运用,继续加大对符合条件的农村地区风电、光伏等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创新种植业固碳增汇、养殖业减排降碳等领域信贷产品,推广林权抵押贷款等特色信贷产品,探索开展排污权、林业碳汇预期收益权、合同能源管理未来收益权抵质押等贷款业务。

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良好的人居环境是广大农民的殷切期盼,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实现乡村宜居宜业,既要鼓励农民积极参与、自觉践行绿色行为,形成绿色生活方式、消费方式,也要解决生活垃圾处理等一系列实际问题,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发展绿色金融,能够吸引更多资金投入乡村生态修复项目,为农村地区生活垃圾及污水治理、“厕所革命”、路网建设、绿化景观建设等村容村貌提升项目提供资金支持,改善农村居民生活环境和农村地区发展条件。为此,要主动对接各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及时响应信贷需求,引导各类金融机构依法合规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供信贷支持。聚焦农村厕所粪污和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重点领域,开发人居环境贷款产品,支持各地将符合条件的项目打捆打包交由合格主体实施,在收益自平衡和经营可持续的前提下给予综合融资支持。丰富绿色信贷产品体系,支持荒漠化综合防治,助推“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和美家园。

(作者为浙江农林大学党委书记)

 

《 人民日报 》( 2024年11月21日   第 09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全面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潜力、活力和底气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