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以生态“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部

周 戎 阳小华    2024-11-07 09:16:08    人民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时指出:“要协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建设美丽中部。”中部地区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居于重要地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并作出重要部署,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部指明了方向。新征程上,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增强坚持绿色发展的战略定力,协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绿色动能。

加强生态环境共保联治,统筹推进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中部地区地处我国内陆腹地,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部,应深刻把握、统筹考虑环境要素的复杂性、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自然地理单元的连续性、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完整准确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强区域流域绿色发展协作,强化生态环境共保联治。一方面,深刻把握流域性这一江河湖泊最根本、最鲜明的特性,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优化调整水功能区划及管理制度,推动重要流域构建上下游贯通一体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另一方面,注重统筹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保护自然岸线和水域生态环境,着力打造具有防洪护岸、水源涵养、生物栖息等功能的绿色安全屏障。

加快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塑造中部绿色发展新优势。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部,要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同时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内生动力不足,产业结构高耗能、高碳排放特征依然明显,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状况仍将持续。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部,必须充分发挥数智技术、绿色技术、绿色金融等的作用,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同绿色化深度融合,不断做强绿色制造业,发展绿色服务业,壮大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供应链,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让科技创新更好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部赋能。

健全生态产品保护补偿机制,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部,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全局与局部的关系,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以长江、黄河等流域为重点,健全横向生态保护机制,构建上下游贯通一体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切实增强跨区域生态保护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让保护者、贡献者得到实惠。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发展和保护的关系,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充分依托中部地区生态优势、区位优势、产业优势,支持区域内生态环境提升和绿色产业发展,引导金融资源投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不断推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将“生态颜值”转化为“经济产值”、“美丽风景”转化为“发展前景”,以生态“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生态红利。

(作者单位:湖北省社会科学院中部发展研究所)

 

《 人民日报 》( 2024年11月07日   第 13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向纵深发展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