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服务沉在链上 作用融在链上

贺成东    2024-10-10 14:37:39   

一、中华药港建设运营情况

近年来,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连云港开发区”)以打造“具有港城特色、国内一流、世界知名”千亿级中华药港为目标,大力发展新医药产业新质生产力。在赛迪顾问最新公布的2024年中国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中,连云港开发区位列全国园区产业高质量发展(生物医药)百强榜第6,连续3年获评五星级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医药)示范基地。

一是聚焦产业链竞争力。产业集群化。构建了以化学药、生物药、现代中药、医疗器械为核心,海洋生物医药、药用辅料、药用包材等为支撑的“4+X”产业体系,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抗肿瘤药物、精神类药物、抗肝炎药物和现代中药生产基地。正瞄准海洋生物医药、核药、基因治疗药物等领域,重点推动康缘药业涉海生物药品壮大规模,加快核药产业园、肿瘤细胞治疗产业园等建设。企业梯队化。累计培育医药企业260余家、规上医药企业24家、医药上市企业5家。其中,产值过100亿元企业2家,过20亿元企业2家,过亿元企业7家。正持续推动诺泰生物、德源药业、宇田医药等做大体量,形成超10亿级第二梯队企业集群。项目补链化。近3年,新签约医药项目46个,总投资超200亿元,亿懿兴华莽草酸、愚公生物等项目填补了产业链“空白”;正着力推动15亿元的圣兆药物多肽药物高端长效缓释制剂、6.9亿元的贝美儿童药生产基地等项目年内竣工投产。

二是聚焦创新链引领力。创新平台更优。拥有省级以上医药产业研发机构61家,其中国家级20家;建成了全省唯一的医药类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在全省率先设立了省药品审评核查连云港分中心、省食药检院连云港检验室等省级药政服务机构,国家级(连云港)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省原创化学药创新中心、省抗肿瘤及心血管类原料药产业创新中心等建成运营,为入驻企业提供项目孵化、产业加速等服务保障。创新企业更强。恒瑞医药位列全球医药创新指数排行榜第8位,四大药企全部跻身中国医药研发产品线最佳工业企业前10强,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全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6家,加快培育一批医药领域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矩阵。创新成果更实。鼓励龙头企业加快嵌入国际先进供应链,争取更多域外创新药本地产业化,累计承担国家级重大新药专项103项,获批Ⅰ类新药22个,居全国地级市首位;获得境外质量认证产品近100个;今年上半年达成60亿美元的对外授权合作,是首批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西药)。

三是聚焦生态链主导力。产业载体日趋完善。高标准打造“中华药港”核心区规划,重点布局商务展示、科创研发、智能生产、商务服务等功能。目前,核心区23.5万平方米的科创研发区、26.5万平方米的智能生产区、10万平方米的国际医药产业园标准厂房等建成投用,16.7万平方米的商务服务区明年10月建成;12万平方米的医贸交易中心具备入驻条件。已招引入驻相关企业、平台等49个、入驻率48.5%。正持续提高中华药港建设及配套水平,优化一体化运营管理机制,确保通过2—3年的时间,核心区入驻率达100%。医药人才加速集聚。自主培育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省双创计划等161人,年均引进硕士以上高层次人才300余人。正全面加强与复旦大学、江苏海洋大学等高校院所合作,建立健全研究生、博士后等联合培养机制,加快完善住房、教育、医疗等功能配套,努力为新医药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打造完整的创新生态。要素保障精准配置。出台发展新质生产力“1+1”、І类新药、医疗器械等专项扶持政策,牵头设立5亿元新医药产业基金。以新医药产业基金为载体,重点关注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加大平台类、高新初创类项目支持力度,实现“资产+资本+招商”有机融合。

二、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情况

近年来,连云港开发区聚焦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五治提升”工程,一体推动改革提能、党建聚力、减负增效,持续推动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更好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开发区实践。

一是构建基层治理体系,推动党的全面领导一贯到底。聚焦推动党的全面领导和组织体系向基层末梢有效延伸,完善“区街村”三级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领导体制机制,一体推进网格划精划细、组织建优建强,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米”。建强基层治理“指挥中枢”。成立区党工委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实体建设区社会治理服务中心、街道社会治理服务中心、村(社区)社会治理服务工作站。其中,区级社会治理中心实现了人民来访接待中心、综治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矛盾纠纷调处中心、诉讼服务中心、非诉讼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社区矫正中心等“多中心合一、大联动治理”。织密基层治理“神经系统”。在全区建立街道“大工委”3个、社区“大党委”22个,将全区党建、综治、警务、民政等职能,整合形成基层治理“一张网”,以300—500户或1500人左右划分责任区域,按照城市社区、涉农社区、传统农村等不同类型,一村一策、因地制宜,全区精准划分一级网格38个、二级网格80个,有效确保全域覆盖、人事匹配、敏捷高效,让党的工作“一竿子插到底”。激活基层治理“红色引擎”。全面推行“支部建到网格”,集中开展“红格赋能”行动,采取单独组建、联合组建等方式,全区调整建立网格党支部43个、网格党小组65个,实现党的基层组织体系与网格管理体系精准匹配、联动调整。同步推动31个小区党群服务站提质拓能,把党的阵地建到群众家门口,把政务服务送到群众心头上,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

二是锻造治理骨干队伍,筑牢基层治理力量支撑。统筹推进基层治理力量整合和机关企事业单位服务力量下沉,协同发挥社区工作者专业治理能力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构建形成专兼结合、上下协同、执行有力的骨干队伍体系。配强基层力量。构建干部状态业绩数据模型,开展综合研判、信息采集、适岗评价、推荐排名,推行“红黄绿”旗激励预警制度,对基层一线表现突出的26名优秀干部开展职级等级专项晋升,并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10人。坚持一手抓激励,一手抓培育,通过增设岗位津贴、提高基础工资基数,进一步提升村社干部薪酬待遇保障水平。积极探索面向优秀村社党组织书记招录公务员,有效打通村社干部晋升通道。凝聚多元合力。全区328名区级机关党员干部挂钩联系80个基层网格,担任网格长(员)、单元长,深入开展宣导活动、联系群众、接访释访、帮解难题。整合退伍军人、退休干部、新就业群体等参与基层治理,建立由社区委员、物业企业管理人员等组成的“一站六员”服务队,常态化开展“小区议事日”活动,推动全区31个小区党群服务站发挥作用。累计协调解决小区绿化、卫生清洁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700多个,化解矛盾诉求50多个。党员表率先行。全面落实在职党员“双报到、双服务”机制,推动1800余名在职党员赴社区认领岗位、开展对接式服务。积极打造“党建引领、安‘薪’无忧”党建品牌,上线全省首家区级农民工工资支付监控预警平台,围绕根治欠薪等问题成立党员工作专班、攻克党小组等,解决农民工工资保障难题,主动倾听和收集群众诉求300余个,形成持续赋能社区基层治理长效机制。

三是推进基层减负,提升基层治理服务效能。推动执法下移。开展“综合执法进村(社区)”行动,因地制宜采取“1+N”(1名执法队员+N名协管队员)和“N+1”[N个村(社区)+1名执法队员]的挂钩进驻模式,定人定时定点进驻村(社区)开展服务。深化“吹哨报到”机制,对违法建设、毁绿占绿等违法事项前置执法到位、打早打小打了,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突出问题整治。重点整治基层阵地牌子乱象,对38家村社挂牌准入清单以外和“站牌”“桌牌”“地牌”等隐形变异牌子进行全面排查清理,逐村逐社抓好整改落实,不定期抽查整治情况,确保清理到位、规范到位。规范村级组织“两本账”,统一印发《农村(街道社区)基层党组织工作指导手册》,篇幅由141页压缩至41页,实现党建综合台账“一本通”。坚持品牌提升。坚持“建精品、抓示范、创特色、带整体”,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创新打造大浦工业社区,实现园区当社区、企业当家庭、职工当居民的治理转变,填补工业园区的治理空白,进一步优化园区环境。积极推动打造服务型社区,聚焦“一老一小”等特殊群体,精心推出“扶老”“助残”“七彩夏日、护苗成长”等便民服务项目。优化考核体系。严格落实基层减负要求,严控考核指标数量。进一步规范指标计分规则,确保综合考核文件及各项细则同步印发,不再另行下发考核细则、计分要点和评分办法等。提升考核数据质量,坚决破除考核中“过度留痕”“过度包装”等形式主义问题。在考核优秀、评先评优比例设置等方面向基层一线倾斜。

三、新医药产业党建联盟情况

连云港新医药产业党建联盟成立于2021年,经历3年多的探索与发展,有关做法先后亮相央视《新闻联播》,登上《新华日报》头版,获评首届全国自贸片区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入围第六届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展示,联盟阵地先后获评江苏省最美公共空间、长三角最美公共空间,3家成员单位获评全国、全省“两优一先”荣誉称号,其中康缘药业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豪森药业荣获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德源药业李永安荣获全省优秀共产党员。

组织建在链上。联盟由联盟成员大会、理事会、秘书处组成,推选6家企业组成理事会,理事会任期3年,并成立中华药港平台党委,孵化新建党组织4个,稳步扩大组织覆盖。目前,已吸纳32家上下游企业入盟,覆盖党员超3500名。

服务沉在链上。通过年初恳谈会排出工作计划,季度观摩会增进成员交流,年底联谊会表彰先进共叙情谊,搭建双向交流平台,推动联盟成员“经常串门”“互走亲戚”。在“中华药港”核心区打造6000平方米综合服务中心,设置星火剧场、求是书苑、红心工坊、灯塔学社等十余个活动空间,配套26项服务功能,实现学教有名师、活动有载体、互动有场所。

资源聚在链上。聚焦企业“急难愁盼”,联盟整合行政资源出台政策“大礼包”,发布“党建12条”“产业15条”扶持政策,打磨“益企行”政策宣讲等8项特色活动,选派党建指导员,发放“红领”津贴,营造浸润式党建氛围。

作用融在链上。结合“链上千企”大调研,与“问题清零”指挥部协调联动,帮助链上企业解决问题800余件,为企业提供贴心式、浸润式服务。着眼产业链特征,创新搭建“药港沙龙”等交流互动平台,在药物研发生产、检验检测、上下游配套供应、人才合作等方面促成合作30余项,实现企企互动、链式发展。

四、优化营商环境

近年来,连云港开发区以企业获得感为根本导向,以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的勇气,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打造效率最高、成本最低、服务最优的营商环境示范区,营商环境位列全国第29位。

一是打造最具竞争力的政策环境。坚持把惠企政策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突破口,把坚决兑现政策作为核心。提升政策的优越性。对标先进地区经验,广泛吸纳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完善出台发展新质生产力“1+1”、І类新药等系列政策,变“政府端菜”为“企业点菜”,确保特色政策人无我有、同类政策人有我优。提升政策的知晓度。扎实开展“送政策上门”等活动,创新方式、详细解读,把有关政策向企业群众说明白、讲清楚,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充分释放政策红利。提升政策的获得感。全面畅通政策落地通道,积极推行“免申即享”“一键直达”,年均兑现减税降费等惠企政策超15亿元。强化政策执行评价,对已经出台的政策,根据企业需求,及时迭代升级,努力让政策更“合身”、企业更“解渴”。

二是打造最具吸引力的市场环境。聚焦降本增效,营造供给充分、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强化资源要素供给。围绕企业融资、用地、用能等生产要素,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产品与服务,推行“标准地+双信地+定制地”供应模式,加大区域评估成果应用,切实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破除各类隐形壁垒。严格落实非禁即入的市场准入制度,畅通市场主体投诉渠道,推行公平竞争审查协查和第三方评估,获批国家级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园区。严格规范监管行为。深化包容审慎监管模式,落实“轻微免罚”“柔性执法”,打造企业专属二维码,推行“综合查一次”,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坚决杜绝以罚代管、一罚了之,切实营造宽严相济的监管执法环境。

三是打造最具引领力的政务环境。以流程再造为抓手,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推动“审批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纵向压减优流程。全面落实“容缺受理”“信用承诺”等创新举措,推行“拿地即开工”“施工许可分部办理”,持续推进“减事项、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间、减费用、减跑动”,实现“1220”常态化运行,“审管联动”等试点经验在全国推广。横向整合增效能。深化政务数据共享、信息共有、资源共用,加快推动高频政务服务“省内通办”“跨省通办”、长三角“一网通办”,做到“一门集中、一号响应、一窗受理、一次办好”。立体服务树品牌。充分发挥“项目服务推进群+问题清零群”“不见面”服务优势,实行贴心帮办、全程代办服务,设立“办不成事”窗口,相关经验做法在全省开发区复制推广。

四是打造最具公信力的法治环境。树牢“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真正形成“靠制度不靠人情、靠法治不靠关系”的良好氛围。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坚决打击破坏市场秩序和营商环境的违法犯罪活动,深化“府院联动”机制,依法从快帮助企业协调解决涉诉纠纷,更好保护市场主体的经营自主权。加快诚信环境建设。全面开展法治政府、诚信政府建设,双向梳理涉企承诺,持续推行企业信用监管,建立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黑名单”,坚持激励与惩戒联合,让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寸步难行。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始终坚守“亲清”这条底线,心底无私地为企业“解难”、理直气壮地为企业“站台”、清清白白地与企业家交往,做到“围墙内政府不干预、围墙外企业不操心”。

五是打造最具亲和力的人文环境。既从硬处入手,更从软处发力,形成更为持久、更为深厚的“引力磁场”。更加突出重商亲商。始终“把企业家当自家人、把企业事当自家事”,坚持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站在企业家角度想问题、作决策,努力让企业家有尊严、受尊重,成为大家心目中的“明星”。更加突出人文保障。常态化举办企业沙龙、重点企业座谈会,加快“中华药港”人才公寓、文体中心等建设,抓好企业人才配偶安置、子女就学等关键“小事”,让企业安心创业、后顾无忧。更加突出发展活力。强化自贸蓝智湾等建设,与企业一道,深化产才对接、产教融合,大力引培一批领军人才,不断壮大专业技能人才队伍,为企业发展、人才发展创造更加广阔的空间。

(作者单位:中共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委员会组织宣传部)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中国式现代化是惠及世界的现代化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