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要在中学阶段开好思政课,就要坚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深刻把握思政课的本质,充分发挥其价值引领作用。
以教师队伍建设为关键,着力打造思政队伍
能否上好思政课,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教学理念、知识储备、方式方法、视野思维、人格魅力是思政课能否切实发挥作用的关键。因此,要讲好思政课,首先要抓好教师队伍建设。
打造信仰坚定、情怀深厚的思政队伍。信仰坚定就要保证政治正确、导向正确、目标正确,情怀深厚就要有家国情怀、有厚重责任、有理想信念,让有信仰的教师讲信仰,让有情怀的教师说思政。作为传道者的教师,首先要信道,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只有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先从教师心里开了花,才能真正从学生心里结出果。衡水中学以教育教学工作为依托,组建了以政治教师、宣传处工作人员、班主任为主的思政队伍,积极探索党建和业务双融合、双贴近、双培养,推行“党建+教育教学”“党建+师德建设”等“党建+”模式,打牢队伍信仰根基,促进队伍健康发展。
打造思维活跃、视野广阔的思政队伍。思维活跃就要求教师将自己视为引领者和创新者,创新教学方式,将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日常授课相结合,实现课堂微创新。视野广阔就要求教师从艺术化、生活化的角度出发,将思政理论渗透进多方面知识中,把思政课堂同人文精神、科学素养、道德情操进行有机结合,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提高其学习热情。衡水中学全力落实请进来教、走出去学、推出去讲、扶上台赛、沉下身读、静下心研的教师发展路径,促进教师跨学科、跨领域、跨文化发展,如举办争首夺星、十最教师评选、读书报告会等活动,给教师提供展示风采、岗位历练的宽阔平台,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省市各级赛事,利用学校组织的全国高中教师专业发展论坛、班主任年会等大型会议,选派优秀教师登台主讲等,让教师到更广阔的舞台上锻炼自己、成就自己。
打造严格自律、人格健全的思政队伍。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要教育好学生,教师首先要严格规范好自己,保证自己人格健全、师德高尚。思政课教师从事的是铸魂育人的事业,就更加需要严以修身、严于自律,做到课上课下一致、网上网下一致,自觉弘扬主旋律,积极传递正能量。同时,还要以师德建设为核心,坚持把提高师德和岗位工作相结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衡水中学积极开展法治教育大会、师德师风专题讲座,并以学校网站、简报、展牌、微信等为载体,开辟了“两学一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专栏,加强教师的师德培养,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教育环境。
以学校课程建设为重点,着力做好课程思政
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也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思政课并不单单是指的某一门课,课程思政也不仅仅是简单的“课程”加“思政”,而是要把这种思政要素有机融合到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把家国情怀自然融入课程的方方面面,构建一种“大思政”育人格局。
创新思政教育理念,优化教研制度。要使思政教育有序推进,首先就要创新自身的教育理念,创新思政课“打开方式”。思政课不是“复读机”,而是“解码器”,要善于转换教育内容的话语体系,用学生听得懂的话语把深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说清楚、讲透彻。衡水中学通过集中备课、集中教研,明确每节课的育人价值,加深教师对新思想、对教学内容时代意义的理解,将思政内容与专业知识无缝对接,使学生能够在无形中学习思政知识,更深入地理解新时代、新思想。
创新思政教育方法,优化课堂教学。目前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固然很多,但思政教育还是要以课堂教学为主,要用鲜活的教学事例和科学的教学规律为课堂提供支撑,丰富教学手段,拓展课程形式,积极运用主题探究、分组讨论等学习方式,从艺术化、生活化的角度出发,讲好“中国故事”,促进思政理念深入人心。衡水中学领导班子带头走进课堂,带头推动思政课建设,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带头优化思政教育方法,深入实施新高考改革,并在其中加强“思政”要素,让教育教学回归本真。
创新思政教育形式,优化课程结构。课程思政的阵地既要建立在课堂之上,更要把校园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个人小目标与国家大目标结合起来,实现知、情、意、行有机统一。衡水中学在建立健全课程管理机制的基础上,逐步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坚持把每项活动都做成课程,让每项活动都有思政要素,做到有目标、有内容、有结构、有评价,并通过德育活动、社团活动及校本课程、班会课、团活课等渠道,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如成立观澜国学社、紫枫文学社等110个学生社团,举办“对标革命前辈 做理想信念传人”演讲比赛,阅读《红岩》《红星照耀中国》红色书籍等活动,让学校时时有思政课程、处处是思政资源、人人皆思政典范。
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着力丰富思政内涵
校园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校园文化不仅是对社会文化的完善,也是丰富思政教育内涵,促进思政教育有效开展的重要途径。
用精神文化唤醒灵魂。学校精神文化,是指一所学校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为达成教育目标,在长期的文化创造过程中积淀、整合、提炼出来的,反映学校广大师生员工共同的理想目标、精神信念、文化传统的价值观念体系和群体意识。衡水中学以追求卓越的校训为引领,结合精神立校创建工作,把思政精神融入其中,制定了《衡中教师荣辱观》和《衡中教师誓词》,逐渐形成了“责任担当、激情实干、团结精进、和谐共生”的衡中精神等具有衡中特色的精神文化,唤醒了师生的生命感和价值感。
用行动文化正向引导。如果没有快速敏捷而又实实在在的行动,再好的理念、再好的方法、再好的举措都将落空,只有充分调动师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真正实现思政教育效果的最大化。衡水中学一直坚持把校园打造成激情燃烧乐园的理念。学生学得痛快,自主学习时间多,课堂学习效率高;学生玩得痛快,精品活动体验深,多元平台成长快;学生吃得痛快,安全卫生保障好,科学配餐营养足;学生睡得痛快,每天睡眠至少9个小时,科学管理确保午晚休质量,真正做到教师像一团燃烧的火,学生像一团火在燃烧。
用环境文化陶冶情操。环境文化是学校文化的基础,是一种直观性文化,它直接表现出师生所处的文化氛围。在环境文化中融入思政要素,一方面可起到美化环境、装饰校园的作用,另一方面又能以其独特的物质文化形态影响学生,提升学校文化品位,优化校园育人软环境。衡水中学按照立体和平面的布置思路,建设了“石文化、楼名文化、雕塑文化、厅廊文化、墙体文化、橱窗文化、园林文化、动物文化”八大校园环境文化,把党的教育理念、名家的思想观点、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融入其中,让每一面墙都会说话,让每一块石头都会唱歌,让每一座雕塑都给人力量,让每一片叶子都给人生机,让每一只动物都有教育意义,从而更充分地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引领、政治引领、道德引领、行为引领,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作者为河北衡水中学党委书记)
(《人民周刊》2024年第17期)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