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创新智库 > 正文

构建民革社会服务品牌的思考

陈志浩    2024-08-21 11:22:54   

打造民革社会服务品牌,展示民革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投身于社会公益事业,提升民革形象和影响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深公众对民革的认识和了解,有利于增强民革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党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民革内部建设。构建民革社会服务品牌,能够发挥党员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同时也为党员提供一个实践锻炼的平台。

打造民革社会服务品牌,主要考虑以下八个方面:

发掘与整合支部资源:结合联合支部内外资源,包括不限于专业人士、资金、产品等,形成服务品牌的独特优势。明确品牌方向:是服务输出还是资源/产品,服务输出是整合自身专家和合作专家资源,构建服务平台,比如法律咨询、技能学习、企业整合服务、内容营销服务等;资源/产品,是结合目前已有或将有产品联合打造或新创一个民革社会服务品牌,明确品牌的目标市场和目标客户群体,以便更好地定位品牌,找出独特的卖点,强调品牌与众不同的地方,可以包括特定的产品功能、优质的原材料、独特的生产工艺等。无论哪个方向,对参与者都是双赢、多赢,不能是吸血式造品牌,这样才能保证品牌真正可持续发展。

明确定位与目标群体:包括明确服务内容能够解决的社会问题、服务对象的特定需求和期望,以便更好地定位品牌,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设计与传播品牌形象:创建体现民革特色和服务宗旨的品牌标识,标识应包含民革的标志元素,如党徽、色彩等,同时融入服务、专业和和谐等理念。围绕品牌定位,制定一个简洁、易记、富有感染力的品牌口号。口号应能够准确传达民革社会服务品牌的核心价值和使命。通过多种媒介进行传播,提高品牌的社会认知度,也可以与其他组织或个人合作,实现品牌联动,扩大品牌影响力。

建立服务标准与质量控制:明确民革社会服务品牌的服务标准,涵盖接待、咨询等多个方面。服务标准应具体、可操作,便于理解和执行,包括设立服务指南、简化办事程序、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等。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对服务的每一个环节监督和评估,包括客户满意度调查、服务质量评价、服务流程审核等。定期进行培训,增强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培训内容应包括民革历史、宗旨、政策法规、服务技巧等。设立客户反馈和定期评估机制,根据反馈进行调整,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保证服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创新服务模式与技术应用:锚定民革社会服务品牌模式创新的目标,比如提高服务效率、提升服务体验、拓宽服务范围等。根据社会发展和服务需求的变化,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引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利用互联网平台,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体系,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同时在创新服务模式与技术应用的过程中,高度重视信息安全,保护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

激励与培养人才:根据打造民革社会品牌的发展需求,制定长期和短期的人才培养计划,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方向和路径。为员工提供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帮助员工提升综合素质。通过绩效考核、奖励、晋升等方式,对表现优秀的员工进行激励,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忠诚度。同时,鼓励员工自我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营造积极向上、相互尊重、团结协作的工作氛围,让员工在良好的环境中工作,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归属感。通过与其他组织或企业开展人才交流和合作,让员工有机会接触到新的工作理念和方法,提升员工的视野和经验。

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在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之前,需要明确双方的共同目标和利益,选择有共同价值观和目标的合作伙伴。与合作伙伴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保持定期沟通,及时解决问题和调整合作策略。通过合作伙伴关系,共享彼此的人力、物力、信息等资源,提高双方的服务效率和效果,实现双方的共同发展和繁荣。与不同的组织、企业、政府部门等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拓宽合作领域和渠道,提升民革社会服务品牌的影响力。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注重品牌建设的长期性,制定相应的战略规划,将社会责任融入民革社会品牌的发展理念中,制定战略(长期/SP)规划和业务计划(短期/BP),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保证品牌建设的持续动力和社会效应的长远发挥。同时建立和完善内部管理体系,确保可持续发展战略有效实施和持续改进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构建具有鲜明特色、公信力和广泛影响力的民革社会服务品牌,同时为党员提供一个实践锻炼的平台,充分发挥党员的专业优势,进而更好地服务社会、回馈社会。

[作者为才创未来(山东)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济南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中心人才分中心副主任、山东师范大学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合作导师、民革山东联合支部预备党员]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青少年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