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品牌 > 资 讯 > 正文

千亿赣粤运河“胎动” 上市公司闻风行动

李小平    2024-11-29 14:53:42    证券时报

11月的南昌,冬意渐浓。站在红谷滩的秋水广场,眺望对岸的滕王阁,不禁让人联想到火了上千年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赣江是江西的黄金水道,但在每年秋冬枯水季节,随着沿线水位下降,赣江大片河床裸露,甚至有些河段会收缩成“一条线”,对整个赣江的船运通航造成了不小影响。在此背景之下,江西省提出建设“世纪水运工程”——浙赣粤运河(浙赣粤运河由赣粤运河、浙赣运河组成),规划投资匡算资金高达3200亿元。

经过数年等待,这个超级工程频频释放积极信号,敏锐的资本市场也闻风而动。近日,证券时报记者实探赣粤运河工程的建设情况,采访了解工程项目带来的产业链机遇。

千亿工程暖风频吹

很多南昌人发现,今年冬天,赣江南昌段“涨水”了,而在往年的秋冬枯水季,裸露的赣江江滩,已成为南昌市民打卡地。逆天变化的背后,是因为从今年9月开始,赣江尾闾综合治理项目南昌枢纽开始蓄水。

作为建国以来江西省投资额最大的单体水利工程,赣江尾闾综合治理项目总投资额达到170.6亿元,计划于2026年完成。与此同时,赣江航道上姚湾综合码头、象山枢纽等,如今都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

从记者的采访来看,这些建设中的赣江流域水利项目,外界存在着不同的解读。不过,至少可以看出,江西省对改善赣江航道现状的迫切性。

赣粤运河工程备受外界关注。江西省三年前就给出了较为具体的规划。2021年1月,江西省印发《关于推进交通强省建设的意见》(下称《意见》),将着重打造世纪水运工程;同年12月,江西省印发的《江西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加快赣粤运河前期工作,力争“十四五”时期开工建设。

上述《意见》中所指的世纪水运工程,即浙赣粤运河工程。浙赣粤运河由赣粤运河、浙赣运河两部分组成,其中,赣粤运河规划全长约1228公里(江西境内全长758公里),规划投资匡算约1500亿元;浙赣运河规划全长约760公里(江西境内全长410公里),规划投资匡算约1700亿元。

由于各种因素,这个世纪水运工程一直未能实质性动工。不过,今年以来,围绕着赣粤运河工程推进,江西方面频频释放积极信号。

今年3月,江西省公布《2024年全省水路交通运输工作计划》,提出全面启动赣粤运河前期工作,配合省交通运输厅制定《关于推进赣粤运河前期工作实施方案》。今年8月,江西省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提到浙赣粤运河前期工作取得重大突破。今年9月,江西省交通运输厅在答复江西省人大代表“关于进一步加大赣粤运河项目争取力度的建议”时表示,将按照江西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赣粤运河工程前期工作部署,进一步加强与广东省交通运输厅沟通,统筹加快推进赣粤运河工程预可行性研究。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省自然资源厅等省直有关部门,积极向国家有关部委沟通汇报,共同争取在“十五五”规划编制中纳入国家相关规划,推动赣粤运河工程早日开工建设。

在江西省政府的力推下,其中的赣粤运河工程前期工作,如今又现重要进展。江西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显示,今年10月,江西省交通运输厅作为采购单位,发布了7份关于赣粤运河工程中标的消息,涉及征地拆迁、移民安置及社会风险分析研究、预可行性研究、投融资模式及方案研究、经济带发展研究等。

从上述项目的中标金额来看,赣粤运河工程预可行性研究采购项目合同金额最大,中标金额为2566万元,中标单位为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交建旗下公司)、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华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设集团”)、广东省交通运输规划研究中心。

对于赣粤运河工程项目相关事项,江西省交通运输厅相关人士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从程序来说,目前,赣粤运河项目正在做预可行性研究,之后会上报给国家相关部门再做决策。在取得国家层面的认可之后,才能再推动项目的纳规和实施。”

离开工还有多远

江西水系发达,曾有过辉煌的水运史,并成就了“江右商帮”。进入当代,随着铁路等其他交通运输发展,再加上枯水季赣江水位下降,繁忙的赣鄱水运开始退潮。

不过,水运通往大海,且成本最低,在我国的物流运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规划中的浙赣粤大运河,肩负着复兴江西千年黄金水道的重任。江西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麻智辉表示,全长近2000公里的浙赣粤运河将长三角与珠三角城市群相连,让长江经济带与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这将是一条促进区域经济融合发展的“金腰带”!

虽说修建浙赣粤运河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从该项目的建设来看,还存在的诸多难题和挑战。

浙江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人、浙江省国土空间学会城乡融合发展专委会委员谢浩东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浙赣粤运河工程的修建,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重大社会和民生工程,涉及生态保护、粮食安全、城镇建设、区域协调等诸多方面。在整个项目顶层设计上,应该从国家战略高度来考虑。

比如在粮食安全方面,谢浩东向记者指出,开挖运河、沿线梯级枢纽建设、沿线水位的抬升,将会淹没和占用大量的耕地。而最近几年,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我国将粮食安全问题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并多次强调18亿亩耕地红线坚决不能突破。“修建运河,如何解决耕地占补和促进沿线经济发展问题,是一个需要面对的大问题,这也需要项目在前期研究中,拿出确实可行的方案。”

“从目前国内的情况来看,修建技术已不是困扰修建浙赣粤运河的主要问题,社会更关注这类重大工程项目修建带来的生态环境、移民安置等问题,以及运河修建完成后,是否会引发次生灾害。”将参与赣粤运河工程预可行性研究的华设集团对记者称,“比如在生态环境方面,赣粤运河修好后对沿线生态圈的影响,目前还有不同的意见和看法。这些问题,都需要在项目前期工作中进行充分的研究论证。”

谈及赣粤运河,很多人不禁联想到平陆运河,并将二者拿出来比较。平陆运河被称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建设的第一条运河,始于广西南宁横州市西津库区平塘江口,经钦州灵山县陆屋镇沿钦江进入北部湾,全长约140公里,工程概算约727亿元。2022年8月正式开工,预计建设工期52个月。

在正式破土动工前,平陆运河也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前期准备。2018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将建设平陆运河正式提上重大议事日程,随后开始项目前期论证和几十个专题研究;2019年,国务院批复《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明确“推进沟通广西西江至北部湾港的平陆运河研究论证”;2020年,完成了项目建议书编制及航运规划等专题研究;2022年3月,平陆运河项目正式获批立项;2022年8月,正式开工。

参与平陆运河建设的相关中标企业负责人对记者称:“像这类重大基建类项目(赣粤运河),建设过程分为三步走,第一步是前期项目研究阶段,第二步是立项,第三步是开工建设。从目前赣粤运河的进展来看,还处于项目前期的研究阶段。”

资本市场闻风而动

千亿元的赣粤运河项目,牵动着资本市场。记者发现,自今年10月赣粤运河工程相关中标项目发布以来,江西、广东两地的多家上市公司,受到投资者关注,并通过实地调研、互动平台等方式向相关公司提问。

譬如,天风证券研报指出,浙赣粤大运河等重点工程项目有望进一步提振区域需求;运河60%河段位于江西,江西方面提出力争“十四五”时期开工建设,预计或将于2030年前后完工;测算开工后,预计将为江西水泥带来8%需求空间。国信证券研报指出,江西省内规划或正在建设浙赣粤运河、长赣高铁等多项基础设施,利好相关公司的民爆一体化业务持续扩展。

从重大基建类项目的建设来看,受益的企业,往往包括设计、施工类企业,以及民爆、建材类企业等。

此次中标赣粤运河工程预可行性项目后,华设集团也在官微上分享了这则消息。华设集团表示,本次中标不仅体现了集团在全国水运设计领域的品牌影响力与行业地位,更是集团于华南地区拓展业务的重要一步,有助于助推集团在华南水运市场的持续拓展与深化合作。

从事民爆行业的江西上市公司国泰集团,自今年10月以来,先后获得了40余家机构的上门调研。公司披露的调研记录显示,公司将持续关注赣粤运河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充分发挥区域、产能及一体化优势,积极与有关方面洽谈,争取民爆相关业务,为浙赣粤大运河的开建作准备。随着浙赣粤大运河项目的推进,对公司未来几年工业炸药、雷管销售及爆破工程业务构成显著利好,对工业炸药及雷管的需求预计出现显著增长,对公司利润提升将产生积极作用。同时,广东民爆企业广东宏大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正在密切关注赣粤运河项目相关业务机会”。

基建项目的建设,自然少不了钢材、水泥的大规模的使用,相关公司包括塔牌集团、万年青、方大特钢、新钢股份、中南股份等。

“水泥企业区域性特征明显,一般是200公里的销售半径。在赣南地区,公司没有水泥生产线,但是有搅拌站。另外,如果赣粤运河开建,粤北地区被其他水泥企业占据的市场,公司可以借机扩大市场份额。”塔牌集团方面对记者称。万年青在互动平台表示,会密切关注浙赣粤大运河项目的相关政策及进展。若项目开工,公司将积极参与水泥、商砼等产品的招采工作,公司水泥产能完全具备项目的保供能力。

有些运河沿线的企业,则更看重修建完成后带来的长远影响。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方大特钢,相关人士回应称,“如果赣粤运河建成,公司可以借助水运的低成本优势,扩大市场范围”。韶能股份方面表示,公司没有参与赣粤运河项目,但该运河的建设,有望贯通长江与珠江水系,可能给公司水电站所在地区增加来水量,进而可能增加公司水电站发电量。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烷基糖苷扩建项目获备案 晨化股份加速产能释放
下一篇:飞南资源终止吸收合并 全资子公司四会晟南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