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品牌 > 资 讯 > 正文

新招频出擦亮“上海购物”品牌

裴龙翔    2024-01-11 15:59:17    工人日报

阅读提示

为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去年以来,上海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从打造消费新空间、构建消费新生态、培育消费新热点、激发消费新活力、培育消费新动能等多维度共同发力,擦亮“上海购物”品牌。

人潮涌动的上海南京路,总能给市民游客带来惊喜和新鲜感:沪大笙美食街新晋开业,三阳南货店、沈大成等老字号纷纷升级化身“新国潮”,还有一波陆续揭开面纱的哈根达斯全球概念创新店、大陆首家“变形金刚之方舟”主题餐厅、进博集市城市会客厅等首店、旗舰店,让人流连忘返。

南京路的“蝶变”,仅是上海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中的一朵浪花。当前,上海正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从打造消费新空间、构建消费新生态、培育消费新热点、激发消费新活力、培育消费新动能等多维度共同发力,擦亮“上海购物”品牌,全面提升城市的全球影响力、竞争力、美誉度。

“以节兴市”带动潮流人气

国际消费季、全球首发季、全城打折季……2023年4月29日,上海“五五购物节”与商务部“国际消费季”同步启动,贯穿劳动节、母亲节、儿童节、端午节等节日,一直持续至2023年6月底。作为上海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响“四大品牌”的重要功能性平台和重大标志性活动,期间全市线下消费日均71.3亿元,网络零售额日均47.7亿元。

“‘引领时尚、定义潮流’,始终是‘上海购物’品牌的前进方向和动力源泉。”上海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首发经济是吸引消费的“流量密码”,更是消费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日益成为上海全力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一张闪亮名片。

通过举办多层次商旅文节庆活动和一批消费类展会,“以节兴市”正持续激发上海全年消费热度。细数上海一年来的各类节庆活动,迭代升级后的第二十二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第二十八届上海电视节、第三十四届上海旅游节;创新举办的国际博物馆日、中国旅游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主题日活动;还有2024春夏上海时装周、第二十届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展览会……总有一项能让消费者心动。

新场景带来消费新热点

2023年以来,上海一系列消费新场景持续涌现,进一步激发了消费市场的活力。

夜幕降临,充满烟火气的夜间经济,星罗棋布的运动场馆、书店、24小时便利店和星级酒店,编织起一张强大的消费“夜态”网络。在2023年上海夜生活节开幕式上,上海发布了100个夜生活好去处,并首次推出夜间经济精细化治理示范区。目前,上海运营至22点以后的地铁站点有405个,夜间公交线路1200多条,排名全国前列。

2023年5月,杨浦区“大学路限时步行街”正式开街。从那时起,舞台表演、后备箱市集、互动游戏、艺术空间、零售、直播、公益活动等,让这里成了熙熙攘攘的网红打卡点和市民们放松休闲的好去处。

随着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加速,消费新场景、新需求不断涌现。为更接近消费者、满足用户“随需随买,随买随到”的需求,不少线下实体与即时零售平台携手。“永璞与小象超市定制咖啡液的销量远超非定制款,占平台销量一半以上。定制款规格更小,价格更低,更适合用户随买随喝。”永璞咖啡供应链负责人李杰介绍,“不仅更好地满足了本地用户‘30分钟送达’的需求,依托即时物流体系,外地用户也能喝到永璞定制咖啡了。”

进博会让更多展品变商品

在上海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进博会、自贸试验区等对外开放平台同样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在“进口嗨购节”、国别商品文化缤纷月等进口主题活动上,众多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实现“全球首发、中国首展”。第六届进博会虽已落幕,但进博展品迅速华丽转身,变身商品登上了各大商超和电商的货架。

智利的车厘子、新西兰的娟姗鲜牛奶、蒙古国的野生沙棘果汁、哈萨克斯坦的红花籽油……2023年11月10日,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收官,按年计意向成交金额创历史新高,达784.1亿美元,相比上届增长6.7%。

通过进博会的平台,更多优质进口消费品走进百姓家中。第六届进博会上,新西兰知名乳业品牌纽仕兰和天猫超市签署合作协议。“我们不仅带来了最新的娟姗鲜牛奶,还同步在天猫超市首发。消费者在天猫上下单后,我们的牛奶从新西兰牧场72小时直达中国消费者餐桌。”新西兰纽仕兰乳业亚太区CEO盛文灏说。

与此同时,全球进口商品集散地的建设步伐也在加快。截至2023年11月底,进博会“6天+365天”交易服务平台已拓展至60家,累计引入进博会展品近20万件,商品进口额超过3230亿元。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世界超市”义乌透视外贸新动能
下一篇:大山种羊场有限公司开展适龄青年征兵宣传活动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