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和而不同,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和音)

——解码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文化基因④

2024-12-26 08:44:00    人民日报

中华文明注重和而不同、和合共生,注重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注重开放包容、交流互鉴。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今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会见出席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70周年纪念活动外方嘉宾时发表讲话,引用《礼记》中的这句话阐明和而不同是一切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也是人类文明传播和发展的规律,强调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也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和发展的重要动力。

中华文明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的开放体系,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中华文明注重和而不同、和合共生,注重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注重开放包容、交流互鉴。中华文明从来不用单一文化代替多元文化,而是由多元文化汇聚成共同文化,化解冲突,凝聚共识。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秉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中国倡导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提出并推动落实全球文明倡议,努力绘就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画卷。

纵观2024年中国元首外交,坚持开放包容、推动文明互鉴的努力贯穿全年。同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图尔马莱山口凭窗远眺,共论和而不同的文明相处之道;提出愿同阿方包容互鉴,把中阿关系建设成不同文明和谐共生的典范;提出携手推进多元包容的现代化,“文明互鉴伙伴行动”居于中非携手推进现代化十大伙伴行动首位;提出建设“人文金砖”,做文明和合共生的倡导者,“让不同文明交相辉映,照亮金砖前行之路”;同秘鲁总统博鲁阿尔特会谈,强调要担起文明互鉴时代责任,倡导加强国际文明对话,探讨构建全球文明对话合作网络……从双边到多边、从区域到全球,习近平主席身体力行推动文明交流互鉴,致力促进世界各国的相互理解与信任。今年以来,全球文明倡议写入中国和30多个国家的双边合作文件中。

在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今天,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在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习近平主席在“金砖+”领导人对话会上强调:“我们要做文明互鉴的促进力量,增进沟通对话,支持彼此走符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从2024中国“哈萨克斯坦旅游年”、“中俄文化年”等文化交流活动,到“太阳之光:古蜀文明与印加文明互鉴展”在秘鲁举行,再到中国和希腊共同举办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在雅典设立中国古典文明研究院,为中希两国和世界各国搭建文明交流互鉴的新平台……中国以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推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第七十八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中国提出的设立文明对话国际日决议,充分表明全球文明倡议及其核心要义得到广泛认同和支持。

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发展中国家独立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提供了重要借鉴。同非方打造中非治国理政经验交流平台,设立中非发展知识网络和25个中非研究中心;依托非洲领导力学院培养治国理政人才,邀请1000名非洲政党人士来华交流;牵头成立全球南方智库合作联盟,促进各国人文交流和治国理政互学互鉴……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倡导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包容共存,共同推动全球文明倡议结出更多硕果。

应对共同挑战、迈向美好未来,需要汇聚起文明的力量。中方将同各方一道,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向不断迈进。

 

《人民日报》(2024年12月26日 第 03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立己达人,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和音)
下一篇:厚植法治土壤,对家庭暴力说不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