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民生无小事 实干暖民心

李洪兴    2024-12-02 08:13:09    人民日报

把心贴得更近、把手握得更紧,同向用力、同心发力,规划完备的事雷厉风行干、群众认可的事义无反顾干

 

在河南虞城县杜集镇向阳村蹲点,总能听见村支书杨满意的电话响个不停。

一问,没啥大事,张家漏水,李家断电,都是村民遇到的一些“小麻烦”。不管是饭点,还是深夜,只要电话一接,杨满意就骑着电动三轮车,带着钳子、剪刀等工具,风风火火赶过去。

“对老百姓,最难说出口的,就是‘不行’二字。”杨满意憨憨一笑,当好村干部,那得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家的事。

家人说他傻,他理直气壮地反驳:“群众有事,第一时间想着你,这是啥,这就是认可。”

赢得群众认可,是对基层工作的褒奖,也应成为基层干部的追求。干好农村工作,杨满意总结了6件事:旱能浇,涝能排,路好走,病好看,上好学,购物便。这些都是群众关切的、涉及切身利益的实在事。办好这些事,靠啥?就靠化解一桩桩纠纷、破解一个个难题、推动一点点变化。心中有民、脚下有路,踏踏实实、日拱一卒,才能让乡村发生大变化,生活实现大提升。

基层干部干得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在村里碰到老乡时,有人点赞:今年汛期,他家只有老人在家,干部上门用水盆排水,家里没被淹。群众评价干部,不看干部嘴上说了啥,就看重一件件小事里干部做了啥。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用心是第一位的。干部把群众的事放在心上、办在实处,当好群众的贴心人、解忧人,群众才会跟着走、一起干,形成基层治理的良性互动。

民生无小事,但也有轻重缓急,要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情。有的群众住房条件差,一些老房子潜藏风险,自己没有能力维修、不懂专项帮扶,基层干部帮着申请危房改造补贴,保障了住房安全。有的企业遭遇经营困难,一时资金周转不顺畅,相关部门靠前服务,提供金融支持。群众迫切需要的,就是工作应该跟进的。用真抓的实劲、善抓的巧劲,不断提高为民办实事的及时性,回应人民期待、增进人民福祉就有了实效性。

回应民生期待,必须弄清楚群众“怎么想、怎么看”,然后决定“干什么、怎么干”。村卫生室建在哪里?有的村子召开村民大会,听听群众的想法,不少人觉得应该建在全村的中心位置,既显眼又方便。大家讨论后形成报告,在有关部门支持下,新的卫生室建成投用。“村晚”联欢怎么开?村民共同商量,再请一些人出谋划策、编排指导,办成了一台叫好又叫座的“大戏”。群众之中蕴藏着无尽的智慧和力量。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千方百计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唤起同心干的磅礴之力。

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全面振兴是个大课题。在这个大课题中,群众有群众的角色,干部有干部的定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过去更多的是要求群众去做事,现在更多的是党员干部给群众办事、做服务,这是一个根本的变化。”干部沉下去,群众动起来,双方把心贴得更近、把手握得更紧,同向用力、同心发力,规划完备的事雷厉风行干、群众认可的事义无反顾干,定能一步一个脚印把共同的事业推向前进。

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站在村里的文化广场,迎着温暖的阳光,耳畔不由响起这句嘱托:“更好的生活,我们一起来推动、来实现。”

(作者为本报评论部编辑)

 

《人民日报》(2024年12月02日 第 05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科技助力乡亲们挑稳“金扁担”(话说新农村)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