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尤其需要加强原创性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努力取得更多突破性、引领性、颠覆性科技成果
前不久,2024未来科学大奖颁奖典礼在香港举行,生命科学奖得主、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邓宏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的一段话令人印象深刻:现在我国的科研条件和科技积累今非昔比,年轻人应该胆子更大一些、眼光更长远一些,勇于做更有挑战难度的原创性研究,多出引领性、颠覆性科技成果。
做更有挑战难度的原创性研究,我国已经具备了良好的条件和基础。从科研条件看,研发经费逐年增加,2023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总量达到33357.1亿元,位居世界第二位;科研仪器更新换代,同步辐射光源、超级计算机、500米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等大科学装置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利器”。从科技积累看,我国已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在《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的排名已由2012年的第三十四位上升到2024年的第十一位,为加强原创性研究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虽然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原始创新能力还相对薄弱,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顶尖科技人才不足,必须增强紧迫感,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为此,尤其需要加强原创性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努力取得更多突破性、引领性、颠覆性科技成果。
与“短平快”的跟随式研究相比,原创性研究周期长、难度大、风险高,离不开长期的稳定性支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基础研究,研究经费逐年增加,2023年基础研究经费达到2259.1亿元,占R&D经费比重连续6年超过6%。但与世界科技强国相比,我国的基础研究经费所占比例仍相对不高。未来,应在拓宽经费来源、继续加大支持力度的同时,尽快完善基础研究人才差异化评价和长周期支持机制,赋予科技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选择权,构建符合基础研究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评价体系,鼓励广大科研人员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潜心研究。
创新是人类进步的源泉,青年是创新的重要生力军。富有创新活力、创造潜力的青年科技人才不仅是当下科技创新的生力军,更是未来科技创新的决定性力量。要造就规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把培育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一方面,要准确把握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长特点和发展需求,为他们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全面提升青年科技人才挑起参与“建设科技强国”重任的能力;另一方面,要为青年科技人才成长营造诚实守信、追求真理、崇尚创新、鼓励探索、勇攀高峰的良好氛围,助推青年科技人才勇闯“无人区”、不断拓展人类的认知边界。
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树立敢于创造的雄心壮志,敢于提出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探索新路径,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广大科技工作者一定能在原创性研究上大有作为,创造出更多引领性、颠覆性科技成果。
《人民日报》(2024年12月02日 第 19 版)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