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武动风华 艺传八方

王 超    2024-10-31 09:08:45    人民日报

立足深厚的文明底蕴,中华武术文化正以更开放的姿态,跨越山海、拥抱世界

 

许多孩子心中都有一个武侠梦,我也不例外。7岁时,我进入武术队。习武之路异常艰辛,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如果受不了这份劳累与枯燥,就容易懈怠下来。但偷懒瞒得了师傅,可骗不了功夫。武术既注重体格之锻炼,又关注精神之修养,兼具艺术之美感,最注重求真务实,容不得花架子。以热爱为动力,把坚持当阶梯,才能向着武学高峰不断攀登。

随着年岁增长,我的武侠梦也发生了变化。以前梦想“仗剑走天涯”,醉心精进武艺;现在希望“技艺传八方”,更好宣扬武术文化。峨眉武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厚植仁义礼智信的精神底色,包含返璞归真的无为思想、心性清净的禅宗观念,讲求内外兼修、刚柔相济、动静结合。如何将其保护传承好,将其中的中华武德发扬光大,一直是我的努力方向。

随着许多武学书籍和招式绝学逐渐失传,加快抢救性保护,让中华武术文化更好“传下来”,成为当务之急。为此,我四处打听哪里有武术名家,收集整理中华武术文化的文字资料;参与编辑《峨眉武术》等书籍,记录功法套路、心法内涵。2008年,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峨眉武术成功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保护好,更要传承好、弘扬好。我们创新形式,贴合现代审美,策划推出《传承》等节目,融故事性、观赏性于其中,到多地展演,广受好评。如今,来习武学艺的爱好者络绎不绝,峨眉武术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武术也是跨文化交流的载体。很多海外朋友认识中华文化、爱上中华文化,都是从中国功夫开始。近年来,峨眉武术“出山”更“出海”,不仅在国内“根深叶茂”,也在国外“开枝散叶”。线上,峨眉武术的短视频吸引了众多海外网友点赞。线下,今年巴黎奥运会前夕,峨眉派女子功夫团亮相巴黎,展现中华武术文化的独特魅力。今年以来,已有十几批来自法国、丹麦、希腊等国家的学员来到峨眉山,在“以武会友”的学习交流中,感受中华武术文化的深厚内涵。立足深厚的文明底蕴,中华武术文化正以更开放的姿态,跨越山海、拥抱世界。

“要以传承中华武术文化为己任”,这是我对徒弟们最常说的话。峨眉武术在我心中,不仅是一项技艺,更是一份责任。未来,我将继续努力,尽己所能推动中华武术文化传承得更好、传播得更远,让宝贵的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耀眼的时代光芒。

(作者为峨眉武术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本报记者徐杭燕、常晋采访整理)

 

《 人民日报 》( 2024年10月31日   第 05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向上看看与向下看看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