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汇聚微力量 共护美生态

漆袁雯    2024-10-17 09:08:51    人民日报

【人物】汉江“清漂人”肖安山

【故事】滔滔汉江,过境湖北十堰市郧阳区100多公里。为避免上游垃圾漂浮至下游,2017年,当地成立汉江清漂队。7年来,队长肖安山带领团队,年出船800余次、清理垃圾上千吨。在清漂队的持续努力和带动下,汉江(郧阳段)库区库面长期保持干净无漂浮物,为“一泓清水永续北上”持续贡献力量。

【点评】

一根网竿、一顶草帽、一件黄衣,在水面上捞树枝、搂杂草、清理生活垃圾,最多时一天要打捞近80吨杂物。这是汉江清漂队的工作日常。52岁的队长肖安山带领着10多人的团队,一直坚持“漂泊”在汉江之上,守护着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的碧水清流。

经寒历暑,清漂船上的日子并不好过。三伏天,甲板上的温度能达到60摄氏度;到了冬季,江风又寒冷刺骨、生生刮疼脸颊。常年在水上工作,肖安山和几名队员患上了风湿病,天气变化时就会疼痛难忍。然而,条件的艰苦并未让肖安山们退却半分。自小与汉江结缘,当过渔民、开过货船,肖安山说:“我喝汉江水长大,这里就是我的家。”守护这一泓清水流向北方,既是对汉江养育恩情的反哺,亦是对绿水青山的深情守望。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根基,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像肖安山一样常年与自然打交道的基层工作者还有很多。黑龙江牡丹江市卫星林场,曾经的伐木工王凯变成专业护林员,他跑遍1109.6公顷管护责任区,夏天植树、冬天抚育,植绿兴绿,守护莽莽林海;甘肃古浪县八步沙,第三代治沙人郭玺从父辈手中接过接力棒,创新治沙方式,大力发展沙产业,在接续奋斗中书写绿色传奇;西藏羌塘无人区,扎西罗布等野生动物专业管护员深入无人区内部,巡护、救助野生动物,让“羌塘生灵”自在成长、健康奔徙……风雨无阻,恪尽职守,无数生态环境守护者以实际行动续写着生态画卷新篇章。

坚定的信念值得褒扬,坚守的热情需要守护。在基层广泛调动起生态环境保护的群众力量,需要建立健全保障机制。例如,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通过改革利益分配机制,让农牧民及其合作组织以合同制方式参与防沙治沙项目,让改革成果真正惠及群众,从而调动起防沙治沙的积极性。上海表彰优秀志愿者代表,让“垃圾分类志愿者”成为响亮的名片。各地丰富的实践表明,创新机制畅通群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渠道、调动群众共护绿水青山的热情,就能激发起更为深厚的生态文明建设内生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人人尽责、久久为功。期待越来越多的人投身生态环境保护,从贡献星星点点的微力量做起,携手建设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

 

《 人民日报 》( 2024年10月17日   第 05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管住手脚与放开手脚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