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传承友谊 和衷共济 共谋发展

韩春霖    2024-10-05 08:27:36    人民日报

中国和罗马尼亚有着悠久的交往历史和友好传统。1949年10月5日,中罗建立外交关系,罗马尼亚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同新中国建交的国家。建交75年来,中罗两国秉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互利共赢原则推动双边关系不断向前发展,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中国和罗马尼亚互尊互信、和衷共济。两国始终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赓续传统友谊,增进政治互信。作为当年的“两阿提案”共同提案国之一,罗马尼亚为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发挥了重要作用。中方坚定支持罗马尼亚捍卫国家主权和独立自主。2004年,两国建立全面友好合作伙伴关系。当前,双方高层交往密切,各领域互利合作成果丰硕,人文交流丰富多彩。中罗关系经受住时间和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为动荡变革的国际社会注入稳定力量。

中国和罗马尼亚深化合作、共谋发展。近年来,随着共建“一带一路”、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等平台机制深入推进,中罗经贸合作呈现强劲发展势头。中国是罗马尼亚在欧盟外第一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连续3年突破百亿美元,罗马尼亚海尔冰箱厂、布加勒斯特环城高速公路等一系列标志性合作项目稳步推进。两国合作领域不断拓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积极投身罗马尼亚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商贸服务业等领域,助力当地发展转型。今年7月,中罗两国签署《罗马尼亚输华乳制品议定书》和《罗马尼亚输华野生水产品检验检疫和卫生要求议定书》,进一步便利罗马尼亚农产品进入中国市场,为深化双边合作写下新注脚。

中国和罗马尼亚以心相交、传承友谊。数千年前,中国仰韶文化和黑海岸边的库库特尼文化相映成辉;300多年前,罗马尼亚学者撰写《中国漫记》介绍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建交以来,中罗两国继承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的精神,人文交流日益密切。从上世纪50年代首批罗马尼亚留学生赴华到罗马尼亚第五所孔子学院今年正式揭牌,从1953年中国引进第一部罗马尼亚电影《为了美好的生活》到如今罗马尼亚锡比乌国际戏剧节连续6年举办“中国季”,从中罗共建农业合作联合实验室到中罗康复护理智能机器人联合实验室揭牌,两国在文化、旅游、教育、科技等各领域交流不断走深走实,结出累累硕果。

罗马尼亚谚语讲“水逝石留”,中国古语云“根之茂者其实遂”。中罗两国友谊基础深厚,合作潜力巨大,双方携手将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当前,中国正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包括罗马尼亚在内的世界各国带来更多机遇。以建交75周年为新起点,中方愿同罗方进一步巩固传统友谊,增进战略互信,推进互利合作,更好造福两国人民,推动中罗全面友好合作伙伴关系行稳致远。

(作者为中国驻罗马尼亚大使)

 

《 人民日报 》( 2024年10月05日   第 03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消费新意多 经济活力足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