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在开放中谋求共同发展(和音)

2024-08-22 08:52:23    人民日报

中国将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坚持走在开放中谋求共同发展的道路,以中国式现代化新成就为世界发展提供新机遇

 

在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明显上升的背景下,中国坚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让中国大市场成为世界大机遇。今年前7个月,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24.8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2%,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1654家、同比增长11.4%;即将举行的第五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已确认参会的跨国公司嘉宾近500人,“朋友圈”更加广泛……开放的中国展现强大吸引力,继续是全球发展繁荣的重要引擎。

中国的发展,关键在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这是一条从本国国情出发确立的道路,是一条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道路,是一条改革创新的道路,也是一条在开放中谋求共同发展的道路。中国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提升发展的内外联动性,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更多惠及其他国家和人民。近年来,从设立22个自贸试验区、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到力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签署生效,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从多次削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到放宽电信、医疗等服务行业准入;从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到搭建进博会、服贸会、消博会等国际经贸合作平台……一系列扩大高水平开放的重大举措,不仅让中国的发展惠及国际社会,也让看好中国成为世界的普遍共识。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中国共产党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这是基于中国过去几十年发展经验提出的要求,不仅显示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主动,也显示出中国坚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中国改革发展的成功实践。从中国国内发展看,只有开放的中国,才会成为现代化的中国。实现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难度最大的现代化,要求中国积极扩大内需,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联动效应。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能够为中国式现代化厚植强大物质基础。从国际合作看,尽管近年来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开放指数呈下滑趋势,但开放包容、合作共赢才是人间正道,开放发展、共赢发展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中国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坚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均衡的方向发展,不仅能够为中国式现代化开辟广阔前景,也有利于促进各国共同发展、推进世界现代化。

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中国将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深化外贸体制改革,深化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中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意味着更好对接国际高标准的开放,更加积极的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更好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开放,更好促进合作共赢的开放。中国将以推动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为契机,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立同国际通行规则衔接的合规机制,塑造开放新优势,释放开放新红利;将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更加积极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将创造消费新场景,培育外贸新动能,擦亮“投资中国”品牌,让中国大市场成为全球创新活动的“强磁场”;将把开放的蛋糕做大,把合作的清单拉长,全面参与世贸组织改革,壮大自贸“朋友圈”,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中国共产党二十届三中全会成功召开,中国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这将给全球经济发展带来新动力、新契机。“中国的高水平对外开放让合作共赢惠及世界,让世界各国人民共享中国的发展成果。”国际人士如是表示。中国将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坚持走在开放中谋求共同发展的道路,以中国式现代化新成就为世界发展提供新机遇。

 

《 人民日报 》( 2024年08月22日   第 02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