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一份四川广安市干部职工消费帮扶促增收、采购农副产品的表格在网上引发关注。表格分成几列,分为干部职工姓名、农户姓名、农户联系电话、农副产品品种及数量,购买金额。表格内容被涂上黑色马赛克。
据新闻报道,按表格备注的内容:县处级干部每人每月300元,正科级干部及相当职级、事业干部管理7级(专技7级)及以上每人每月230元,其他干部每人每月170元。这就意味着,干部要按级别买农副产品。广安市乡村振兴局工作人员表示,“是真的,有这个政策,已经实施了。”且表示,“对,有任务。”
领导干部带头帮农助农自然是好事,但上述做法却值得商榷。毕竟,按照上述表格,即便是“有需要再去购买”,也可能会“被迫自愿”,为了完成任务不得已而消费。其实,此种情形,并非只发生在干部身上。有的地方就曾出现过,让教师在指定网店购买1000元农产品。
任务摊派式助农,从根本上来讲是歪招。《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享有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知情权、监督权等基本权利。作为普通的消费者,无论是干部身份还是教师身份,其权益均受到法律的保护。任务摊派式助农背离了法律精神,也给干部和教师增添了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
对于决策者而言,应该有最基本的法律精神。即便是吃财政饭的公职人员,其消费权利也不能被权力绑架。况且,对于一些身居要职者而言,里面不仅暗藏腐败风险,还存在非法获取利益的空间。而对于普通公职人员来讲,无奈接受任务摊牌的同时,难免会心生不满、敢怒不敢言。而这种不理性的决策示范效应,同样值得警惕。
靠权力销售农副产品,其销量数据的光鲜,也注定会是昙花一现。诚如此前有媒体表示,如此刷销量产生的“假数据”,掩盖了农产品销售的“真问题”。事实上,确实如此。看似是帮农助农,实则是伤农误农。若想真正帮扶促增收,还须结合实际找准路子,例如,县长、局长、主播齐上阵,通过直播带货等方式,帮助农副产品打开销路。
值得注意的是,据网友报料,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农户收购农副产品后再高价卖给干部一事。对此,当地须给予重视。既要防范此类事件的出现,又应遏制谣言扰乱市场。当然,对此类事件背后可能出现的拍脑袋决策,相关部门更须积极跟进。
讲真的,给干部下任务摊派购买农副产品未尝不是形式主义新变种。(杨玉龙)
(责编:赵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