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骑行再火也要安全第一

2024-08-16 09:41:50    北京日报

近日,“11岁男孩骑行摔倒遭车辆碾压身亡”的消息备受关注。悲剧令人扼腕,事故尚在调查,但血淋淋的教训引发关于骑行安全的广泛讨论。

自行车骑行,是近年来大热的健身休闲项目。据报道,骑行群体中不乏“小孩哥”“小孩姐”的身影,许多都是大人带着入圈。诸如“父亲带十岁儿子骑行:从长沙去北京”之类的新闻屡屡见诸网端;短视频平台上,“带孩子骑行”的相关视频更是一搜一串。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明文规定,在道路上驾驶自行车必须年满12周岁。年龄未达标的孩子,家长不可让其骑自行车上路,只能在人车分流且安全的空间内,例如训练场、小区或公园内特定的儿童活动区域等,在家长的陪同监护下骑行。

法律红线亦是安全底线。骑车上路之所以有年龄条件限制,就是因为低龄孩子判断危险和应对意外的能力还比较有限。公共道路上路况复杂,时有突发情况,成年人尚要小心谨慎,又何况小孩?根据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进行的事故案例数据分析,近年来不满12周岁骑行自行车占骑行事故的7.5%。而据相关研究发现,未成年人伤亡的交通事故中,监护人监管不力可能占据了60%以上。

骑行本是现代社会一种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但放眼望去,城市中确有不少骑行乱象让人忧心,比如,有的骑行爱好者在城市道路上竞速、追逐,将公路当作“竞技场”;有的成群结队出没,时不时占道通行、逆行、多人并排骑行;有的装备买了一大堆,唯独不喜戴头盔;还有的,为了拍摄短视频,疯狂炫技博眼球……任何交通行为都必须以文明安全为前提。无视规则,任性耍酷,扰乱交通秩序,忽视对孩子的监护责任,这绝不是什么时尚,而是巨大安全隐患。

骑行越来越热,给城市治理带来不少挑战。客观来看,管理在道路上行驶的、数量庞大的自行车,存在违法发现难、精准教育难、行为整改难等诸多难点。一些城市慢行系统建设落后,自行车被迫与机动车抢道。而我国法律暂未明文对自行车作出限速规定,对“暴骑”“竞速”处罚往往不痛不痒。种种问题需要引起警觉,持续优化骑行环境,平衡各方路权,不断完善规则,加强日常监管,疏堵结合,方能事半功倍。

安全就怕“万一”。于个人而言,出门上路,安全意识是最好的护身符,容不得半点马虎侥幸。每个人都绷紧安全弦,悲剧才能少些再少些。(何若)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系统性解决配送“最后一公里”困境
下一篇:“文旅+”要用服务拉满“情绪价值”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