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空牛奶盒、空笔芯也能热销。
据报道,随着开学将近,近日不少电商平台陆续上架如上“废品”,且供不应求,买家几乎都是学生或家长。因一些学校将收集空牛奶盒作为“环保作业”,而空笔芯的多寡,则被视为评判学生是否勤于动笔的一项量化指标。
无论是布置环保作业,还是督促学生多动笔,初衷都很好。但最终走向怎如此荒诞?恐怕在于其脱离了实际,搞错了逻辑。比如,收集空牛奶盒,或许能说明环保意识,但论证环保意识是否只有交空牛奶盒?同样,笔芯消耗大,或许能反映学生勤学好练,但勤学好练未必只能通过空笔芯证明。各家有各家的情况,但标准却简单骨感,还成为一项作业,势必有人发现门道、从中牟利。到头来,未实现教育目的,倒催生了一门生意,成为家长的负累。
听听家长们的吐槽,类似作业还有不少。观察动物的一生,无论南方北方,都要求孩子养蚕,于是线上“桑叶”一度脱销;甭管语文数学还是科学,拓展作业都要精致手抄报,于是明码标价的“勾线图”“白描图”成了救星;至于聚焦主题的思维导图、PPT展示等,低年级孩子大多连题都看不懂,最终只能家长上阵。这些问题,说起来都是老问题,但为何屡禁不绝?
有人说得好,这些作业与其他领域的形式主义并无二致,都是“闻着臭、吃着香”。比如手抄报,整整齐齐交上来,各有风格、各有侧重,很是“花团锦簇”。再如收集空盒子,只要点点数量、搞搞评比,“指标好看”还能就此留痕。形式大于内容,结果重于过程,只追求表面效果,而忽视“是不是真做”“有没有真用”,最终搞得作业失去了意义,还可能让学生小小年纪便学会偷懒作假。
我们常说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那就更不应任其进入校园。什么年龄段做什么样的作业,有什么样的条件便布置什么样的任务,教师做好引导,孩子力所能及,家长积极监督,才能真正写好这份“成长的作业”。(田闻之)
(责编:赵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