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共绘“一带一路”数字经济新蓝图

2024-08-07 21:25:56    光明日报

“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在促进国家经济繁荣和区域经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当前,数字经济正在持续赋能“一带一路”,促进共建国家的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不断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这为新形势下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向更高水平迈进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作为全球数字经济的积极参与者、引领者和推动者,中国近年来持续致力于发展“数字丝绸之路”,推动数字经济与共建“一带一路”深度融合,数字经济领域合作日益成为加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新引擎。相关数据显示,全球使用互联网服务的人口占比为67%,仍有约28亿人口处于“离线”状态,且集中在低收入国家,也包括大多数“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中国通过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广互联网接入、提供数字技能培训等举措,协助“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缩小与世界的数字差距,助力其实现跨越式发展。

展望未来,中国将在目前已初步形成的合作框架下,继续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携手并进,共促数字经济繁荣。

深化技术合作,协助共建国家驱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这不仅能提升传统产业的效率和竞争力,更能为共建国家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落实在行动上,应通过组织跨国技术研讨会、联合实验室建设以及技术转移项目,为共建国家的传统产业提供数字技术支持与培训,促进其本土数字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能力提升。同时,积极与共建国家企业开展跨国并购与合作,促进技术、资本和市场的深度融合。

借助金融手段,加强对共建国家发展数字经济的资金支持。数字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技术研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升级等关键环节对资金需求极大。通过设立数字化专项基金,提供优惠贷款等金融手段,不仅能有效降低共建国家数字经济项目的融资成本,激发其投资活力,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还能推动构建覆盖广泛、高效便捷的全球数字经济金融服务网络,为数字经济合作提供更完善的服务支持。比如,中国为位于加勒比岛国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凤凰工业园项目提供了优惠贷款,以此协助凤凰工业园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过去数年来综合带动上万人就业,每年为该国带来约占其GDP总量5%的经济贡献。

完善标准规范,与更多共建国家一同制定执行数字经济标准和规范。当前发展数字经济须加倍重视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营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以此吸引更多共建国家的企业和投资者参与数字经济合作。今年6月,中国-新加坡数字政策对话机制首次会议在北京召开,通过中新数字政策对话机制搭建平台,两国就数据跨境、人工智能等双方共同关注的议题加强合作,对共同构建适应数字经济发展需求的国际标准体系意义重大。我国也致力于深化“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特别是加强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的多边合作平台建设。

强化人才培养,协助共建国家数字化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的根本源泉在于人才,数字化人才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针对不少共建国家数字化人才严重缺乏的现状,我国企业积极在共建国家民众中开展各类数字化人才建设项目,提升民众的数字素养和技能水平,传授数字技术应用和创业知识,鼓励民众利用数字技术创业就业。相信在未来,中国会继续发挥数字经济强国的优势,加强与共建国家的合作,共同推动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发展,缩小数字鸿沟,促进包容性增长,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梁海明(海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教授,丝路智谷研究院院长)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如何让网红城市红得更持久
下一篇:以全民健身助力全民健康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