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变味的“非升即走”也该“走”了

2024-08-07 21:22:03    广州日报

近几年,部分高校“非升即走”制度遭遇热议,特别是对青年教师的“不友好”被愈加频繁地关注和讨论。不少专家和科研人员表示,“非升即走”制度已到了迫切需要改变的时候。

“非升即走”不是新闻,也很好理解。新进教师在入职时签订相应的考核协议,在约定的期限内完成考核要求,合格者留用,不合格者走人。从公平竞争的角度看,这一制度对破除高校教师论资排辈、熬年份等问题的确有用。毕竟,考核摆在那、标准定在那,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劣者自然淘汰。

可为何如今“非升即走”频频引发争议?一方面是因为“变味”了。“非升即走”源自国外的终身教职评定制度,这种带有竞争性的机制不仅能让人才流动起来,也能激励教师“拼起来”。然而,有的高校却曲解了这一初衷,把制度当作令牌,用以压榨青年教师,逼出学术成果。“你永远不知道多少是够了”“以前说十年磨一剑,现在恨不得一月磨一剑”……变了味的“非升即走”引发了“学术锦标赛”,既让“重内涵”的学术研究越来越“短平快”,也让越来越多“青椒”(高校青年教师)卷入其中,苦不堪言。

另一方面是因为不规范。有媒体指出,一些高校与青年教师订立的考核标准过高,且存在“一刀切”或中途变更规则等现象。比如,有的教师因为论文见刊时间晚于任务书签订聘期时间而被辞退;有的学校则是在签约期内变更标准和要求。这些现象都反映了现有机制下,学校“一家独大”,契约另一方的教师并没有太多话语权。

怎么办?

评价标准得变。事实上,现代大学的三个基本功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社会服务,但大部分高校“非升即走”的评价标准是科研,这显然太过单一。还是要有更多维度的指标,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打破“唯论文”“唯数量”的思维,既达到让学校选到合适人才的目的,也能让人才一展所长、发挥个人价值。

缓冲空间得有。我们常说很多事情不能“一刀切”,而要视具体情况来定,“非升即走”亦是如此。代入一下“青椒”视角,科研本来就是一项探索性活动,失败的可能性很大,事先固定一个“量化”目标,然后再一刀“卡死”,本身就不科学。有的学校在实行过程中渐渐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因而开始“打补丁”,比如续聘合同、定期督促并帮助教师完成考核,这一探索富有改良意义。

说到底,“非升即走”只是一种人事考评制度。在具体施行过程中,这套方法是否对所有高校适用?是否对所有人才适用?如何让它更适用?这些都是需要进一步思考的。况且,现代大学制度仍在进一步建设与完善中,“非升即走”也并非人才选聘和评选的唯一标准。变味的“非升即走”也该“走”了。(庹亚男)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如何让网红城市红得更持久
下一篇:以全民健身助力全民健康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