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清朗网络空间,共筑未成年人阳光暑期

刘璇    2024-08-06 20:15:49    中国青年网

根据《第5次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为1.93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为97.2%,可见互联网已成为未成年人生活的重要部分。丰富生活是真,挑战重重同样也是客观事实。当下正值暑期,孩子们正享受着假期,但网络安全“不能放假”。我们要时刻绷紧这根弦,持续清朗网络空间,共筑未成年人阳光暑期。

制度引领,为清朗网络空间筑基。从2024年1月1日起,《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这是我国首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为守护未成年人清朗网络空间提供了制度保障。《条例》内容包括网络素养促进、网络信息内容规范、个人信息网络保护、网络沉迷防治等多个方面,力求全方位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环境,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制度的落地推动着相关主体的自我检视,从而做出相应的调整,而调整的每一步都让网络空间里的阴霾散去了一分。

专项整治,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筑起坚固防线。今年7月份,中央网信办专门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2024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重点针对短视频和直播平台、社交平台、电商平台、应用商店、儿童智能设备、未成年人模式六个环节突出问题。同时集中整治在首页首屏、弹窗、热搜等醒目位置呈现涉未成年人不良内容,以手办文具、动漫二创等方式变相发布低俗色情内容,利用密聊软件、加密照片等方式实施网络欺凌、隔空猥亵等突出问题,对问题突出的平台、机构和账号从严采取处置处罚措施。此次行动强调,相关部门须认真部署、精心组织、扎实推进,确保专项整治任务得到有效执行,对各类违规行为保持零容忍的高压态势。清朗的网络环境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在专项整治行动的号召下,要更加重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这一命题,助力共建良好网络生态,为未成年人撑起一片蓝天。

社会共治,织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加强网络内容建设”,“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这里的“我们”指的是包括政府、企业、学校等多个责任主体在内的全社会,只靠单一主体是行不通的。全社会应合力为清朗网络空间凝聚共识,共同承担责任。只有将政府的大方向指引和制度保障、企业和平台的自律自省、学校和家庭的网络安全教育等多方面协同并举,才能实现对网络空间的净化,为未成年人能更好地使用网络扫清障碍。

2024年是我国接入国际互联网30周年,网络强国的建设步伐日益坚定。面对网络暴力、诈骗陷阱等负面现象,我们既要正视问题,更要坚定信心,坚持“疏而不堵”的原则,积极引导未成年人健康上网。暑期会结束,但我们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决心与行动不会停歇。让我们继续凝聚社会共识,以法治为基,以科技为翼,共同为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中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让网络成为他们探索世界、实现梦想的有力工具。(刘璇)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让世界看到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和音)
下一篇:把中国体育故事“讲”给世界听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