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两则新闻看得人五味杂陈。
一则是北京警方推出9项户政业务“预约延时办”服务。另一则是“女子提前3分钟敲门办业务惹怒交警”。据报道,在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龙女士到交警大队办事时已是午休时间,交警让她下午2点半再来。龙女士苦等了两小时,“直到下午2点27分,我听到交警大队办公室有声音,便敲开了门”,谁知民警廖某某大为光火,一顿呵斥。据通报,目前廖某某已被停职,该局将依规依纪作出处理。
两则新闻,其实不具可比性。一个是组织行为,一个仅是个人举止;一个是谋定后动,一个则是“猝不及防”——但归根结底,还是同一件事:服务。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近年来,在优化政务服务上,各地都在“卷”,不仅能办,而且要快办、好办、随时办、远程办……就拿“延时办”来说,工作时间“没空办”、休息时间“没处办”已成服务群众的一大堵点。对此,西宁政务服务中心推出“周末不打烊、中午不断档”服务;重庆秀山县政务服务中心实现“即来即办”;应对暑期办证高峰,广东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强化“延时办、错峰办、周末办”措施,广州则推动加时、加速、加号、加窗……诸多举措,说到底都一样: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主动在服务上做增量,用自己的辛苦一点换取群众的便利一点。
然而也必须看到,在某些不起眼的角落,有那么极少数的办事人员,仍“听不懂”工作要求,跟不上任务节奏,俨然不知今夕何夕。他们仍固守过去“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恶劣作风,摆着“管理者”的架子,自觉高人一等,时常“官味”十足,面对群众时态度傲慢、趾高气扬,甚至动辄训斥、刁难。比如午休时间仅被打扰3分钟,便输出一顿“起床气”;有的面对群众反映问题,斥责“这些关你什么事”“你又不是领导”……相关言行匪夷所思,不仅与公职人员的形象大相径庭,给人非常不好的观感,而且“啃食”各地优化服务的工作成效。
怎么管?当地的通报说到了点上:进一步强化队伍管理,改进工作作风。对“内”,要狠抓理想信念教育、党性教育,让每名办事人员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是公仆、勤务员,而好作风就是生产力、就是营商环境、就是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必须不断校正政绩观,在办任何事情时都要掂量下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
于“外”,约束机制很关键。“好差评”制度卓有成效,但在个别地方,仍有留言本、意见箱形同虚设。对此,必须在监督、考核机制上下功夫。仅以温州为例,该市连续十多年举办“万人评机关中层处室和基层站所”活动,将“监督投诉二维码”贴到大街小巷,对结果进行通报且与奖惩挂钩,展现出强大的震慑力。群众的评价更管用、更好使,必能倒逼政务服务持续向好。(夏振彬)
(责编:赵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