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我们期盼着重返加沙的那一天

萨拉赫·阿卜杜勒—阿提    2024-07-31 08:49:42    人民日报

我来自加沙地区,是一名律师。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我和家人被迫迁移,几经辗转,目前居住在埃及首都开罗。

去年10月开始,我们一家人在加沙的战火中度过了艰难的3个月,无家可归、四处逃难的经历令我们身心俱疲。我们原本居住在加沙北部城市拜特拉希亚,冲突爆发后被迫向南迁移。由于新住所附近遭到轰炸,我们不得不继续逃往加沙城,后又逃到努赛赖特地区,一部分人借宿在亲戚家,另一部分人住在努赛赖特难民营。

轰炸持续不断,我们时时处于危险之中。我清楚地记得,2023年12月7日,我们一大家人正团聚在努赛赖特难民营中,突然间,难民营遭遇轰炸,最近的轰炸点距离我们只有五六米。我们居住的房屋顷刻间被炸毁,包括我的4个孩子在内的所有家人都不同程度地受伤。更为残酷的是,我的母亲、姐姐、姨妈和我兄弟一家三口不幸遇难。经过长时间的搜救,我们最终在废墟里找到了他们的遗体。没有太多时间难过,我们赶紧把伤者送往医院。到了医院才知道,由于医疗资源极度紧张,只有危重病人才会被接收,而许多重伤者没有条件被转运到其他医院,只能在奄奄一息中等待救治,别无他法。

之后,我们举家从努赛赖特地区搬到更南边的城市代尔巴拉赫。在代尔巴拉赫,我们的临时避难所依然难逃被轰炸的命运,一家人只得前往加沙最南部的拉法。一路上,我们没有足够的衣物,冬天只能穿着单衣;缺少食物,只能忍饥挨饿;无处遮风挡雨,下雨天常被淋得狼狈不堪。所到之处,街上污水横流、脏乱不堪,无数民房被摧毁,失去家园的民众和避难者搭起简易帐篷,没有电、燃料和生活用水……到处都让人感到深深的绝望和恐惧。

2023年12月底,我们一家终于通过拉法口岸来到埃及。在朋友的帮助下,我们在开罗租到了住处,总算安顿下来,我得以继续从事自己的工作。在加沙,我曾带领的一个30人的志愿者团队仍在坚守,不遗余力地进行人道主义救助,这让我十分感动,也深受鼓舞。我联合他们,与大约70名埃及医务工作者和志愿者一起,为加沙地带的伤病员提供免费治疗,特别是心理方面的治疗。针对加沙地带医院被毁的情况,我们在网上搭建公共平台,向加沙地带的伤病员提供无偿咨询服务和药品。我们迄今已经服务了1800多名伤病员,我们的工作团队规模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我的故园加沙地区,仍在遭受战火摧残。冲突让我们一家颠沛流离、痛失亲人,也让每个置身其中的人深受其害。我日日担心牵挂仍在加沙的亲友,以及我们的同胞。我想呼吁地区国家和国际社会为推动实现加沙立即永久停火不断努力。建立真正享有完全主权的独立的巴勒斯坦国,是巴勒斯坦人民的合法权利,是我们的共同愿望。如今,国际社会主张坚持“两国方案”、认可“阿拉伯和平倡议”等共识的积极声音越来越多,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国家也越来越多。

我相信,和平、正义是人心所向。我们期盼着重返加沙的那一天。

 

《 人民日报 》( 2024年07月31日   第 17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贯彻新发展理念,发挥改革的推动作用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