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那“漫长的十四分钟”给我们的启示

2024-07-24 10:15:18    工人日报

近日,盲人博主夏果拍摄的一段自己独自去食堂就餐的视频,获得2000多万次的播放量。通过镜头,他带大家沉浸式体验盲人出行的“实况”。网友们看到的这14分钟,是视频剪辑后的长度,却是这个夏季里无比漫长的14分钟。

在这14分钟里,网友们惊讶地发现,对一名视障人士而言,一次简单的外出就餐竟然走得如此心惊肉跳:没有盲道的路段全凭记忆小步摸索,盲杖不小心绊到路人,下台阶不仅时刻担心踩空,还要警惕随处可能出现的各种障碍物……一不留神,夏果的额头还是结结实实撞到了门上。

有意无意间,这位博主为盲人群体、为残障人士发了声,而这其实正是一个好的开始。

视频下面,网友对他表示关心与担心的留言,瞬间刷了屏。之前,大家都知道盲人出趟门不易,却不知会如此惊心动魄。某种角度看,这位博主通过全景展现自身视角,把网友们请进了自己的生活,也凝聚了一次全社会关于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共识。

前两天,我在地铁口碰到一位拄着盲杖摸索前行的老人,当时只是报以同情地看了一眼便匆匆走开。如果现在碰到,我想我会看看他脚下的盲道是否畅通,有没有障碍物挡在他路上,如果顺路,就陪他走上一段。

这一视频其实也牵出了线下无障碍环境与线上无障碍环境建设的问题。

线下无障碍环境,关乎盲人、其他残障人士、老年人群等在各类场所中的安全与便捷。现实中,诸如盲道被各种车辆占道、公共场所的轮椅坡道缺失、过马路红绿灯没有提示音等,在不少地方都存在。此外,盲道能否用防滑材料、连接能否更顺畅?商场能否让无障碍卫生间成为标配?无障碍停车位能否有更明显的标识?无障碍电梯的按钮高度能否参照轮椅高度来设计?家里的无障碍设施能否与社区及城市的无障碍网格联通?这些细节问题,都有待尽快被考量和落实。

而线上无障碍环境,则关乎残障人士能否自在表达、与外界顺利沟通。看到14分钟的视频后,有人质疑这位博主不是盲人。因为难以想象盲人如何剪视频、配字幕。对此,在一期视频里,夏果解释说自己剪辑的每一步都异常艰难,要从读屏软件开始,记下剪辑软件各个功能和具体位置,一点一点地不断试错。而目前,国内几乎还没有专门为盲人开发的视频剪辑软件。

去年9月1日,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正式施行。保障残疾人和老年人安全出行、畅通享受信息与社会服务,被提升到了法律层面。一批批无障碍设施建了起来,无障碍上网也成了日常,衣食住行等社会服务的无障碍建设也在日渐完善。无障碍环境建设绝非仅是政府部门的事,它涉及市场主体、社会组织,也涉及你我。

感谢这位博主的分享,让我们凝聚这样的共识——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不管是盲道的设计还是适用于残障人士的各类应用的开发,都应设身处地从他们的视角和实际需求出发。

同时,我们也需要更多这样的博主,他们真诚的交流与分享,哪怕只是简单展示自己生活日常,都可以开启一扇外界深入了解、理解他们的门。而了解与理解,正是形成共识、做出改变的开始。于个人而言,不妨先从停车不停在盲道上做起。

撞疼盲人博主额头的那扇门,有待整个社会一起,为他推开。(兰德华)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更加注重系统集成,使各方面改革相互配合、协同高效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