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知天而作 开发凉热

李红梅    2024-07-24 09:59:56    人民日报

提到气象服务,人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阴晴雨雪、冷暖变化等天气预报。实际上,气象服务已经衍生出许多细分领域。

对电力和能源部门,有行业性的迎峰度夏周报、专报产品;对农业生产,有规模庞大的气象服务产品、专门的夏收夏种服务产品;对户外旅游,有露营指数、赏月预报等产品……气象服务的触角正向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角落延伸,已覆盖国民经济70余个行业大类,助力人们“知天而作”。

与此同时,气象服务的专业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随着观测体系的建立完善,数值预报技术的更新应用,如今气象预报已实现每3公里、逐小时更新。当前,一些地方气象部门构建了耦合温度、湿度、风速等气象要素的逐日、逐小时电力负荷预测模型,可以更好地满足电力部门需求。

社会需求的分众化,推动气象服务和预报预警精准化。更加个性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气象服务,为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了更大便利。比如,今年6月,北京市气象服务中心首次发布《北京地区星空指数预报》,为观星爱好者奔赴“星河之约”提供便利。预报通常在周末和节日前夕发布,其中还专门增加了体感温度预报,提醒大家做好保暖措施。又如,多地邮政管理部门和气象部门开展常态化合作,多渠道、多形式、多维度将更精准的气象预警信息第一时间传递至一线快递员手中。可见,气象服务有很强的正外部性,可以有效提升气温敏感型行业的运转效率,降低社会整体的运行成本。

精细化气象服务,还能帮企业“开发凉热”,在“热经济”与“冷经济”里捕捉商机。气温的微小变化,会对人们的消费行为产生巨大影响。有研究显示,但凡气温有1摄氏度的变动,商品销量会随之发生较大变化,这在经济学中被称为“一度效应”。根据这一效应设定的空调指数、啤酒指数等,为相关行业更好应对市场变化提供了依据。

随着气候变化进一步加剧,气象服务的“一日不可或缺性”进一步凸显,群众生产生活与气象的关联度越来越高。要进一步提升气象服务的可及性,以更便捷的方式送达相关信息。同时,应加强气象科学与其他领域的交叉研究,不断拓展气象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比如,天津市气象局与相关高校等合作,成立天津市健康气象交叉创新中心,结合相关气象数据和脑卒中发病情况等,研发出脑卒中气象风险预警指标。2023年,天津气象部门发布7期脑卒中气象风险预警,为群众做好健康防护提供了科学指导。加大跨学科基础研究的力度,气象服务的知识溢出效应会更大。

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全球性挑战,热浪、洪灾、干旱等极端天气更频繁地出现,对气象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顺应挑战,提供全流程、全环节、全周期的精细化气象服务,筑牢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为加快发展气温敏感型新业态新产业提供有效支撑,定能更好保障高质量发展,助力群众美好生活。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谱写国际发展合作的新篇章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