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提重物等公交的大叔搭把手、教医院里不会使用自助打印机的叔叔阿姨打印单子、给路边乘凉的环卫阿姨买水解渴……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近日,北京一95后男孩选择在街头成为“共享儿子”,并发展了100个同龄人签订“在外互助父母计划条约”,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出门在外的中老年群体。在网上,类似“赛博助老协议”收获了不少支持。来自天南海北的年轻人自发在网上约定:希望我们的长辈在外窘迫无助时,都能被社会温柔以待,“如果这一次你帮助了我爸妈,下一次就由我来守护你父母”。
网购车票、出行导航、景区预约、扫码点餐……日常生活中,一些年长者因为对相关操作不熟悉,不时会面临“卡”在某个流程的困境。笔者有一次在医院就诊时,就遇到了一位大爷因为不会使用报到机而焦急无助,想求助路过病患,又有些不好意思。我在了解他的需求后,对着单子扫码,一秒钟就搞定了。还有网友分享称,自己曾帮助蹒跚而行的奶奶提拎重物,为自助缴费机前的老人解答问题,教高铁上的爷爷调整座椅靠背。
“赛博助老协议”要解决的痛点正在于此。许多在长辈眼里令人头大的难题,对年轻人来说可能只是举手之劳。如今,“远距离亲情”的情况比较普遍,不少年轻人在外求学、工作,无法与父母时常相伴。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长辈出门在外时获得其他年轻人的帮助,无疑是一件十分暖心的事。
“赛博助老协议”的妙处还在于,它虽无强制效力,但却用将心比心的共情,激发出人们心底柔软的善意,成为鼓励年轻人伸出援手的推动力。很多时候,要不要帮助他人,只在一念之间。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在“赛博助老协议”搭建的情感联结下,眼前需要帮助的长辈,不再是跟自己毫无关系的陌生人,而能具象化为某位“互助网友”日夜挂念的父母,这也在无形中增加了年轻人伸出援手的动力。
有年轻人就在接受《新民晚报》采访时表示,自己有一次在下雨天遇到问路老人时,忽然想到在社交平台看到的“在外互助父母条约”,并因此决定为老人多想一步、多帮一把。此后,她还将这一经历写成帖子,试图把善意传递给更多人。可见,这类“协议”虽无实体,却能构建出更具人文关怀的善意氛围,使助老敬老蔚然成风。
除了年轻人自发的帮助,社会也要更多看到中老年群体容易被忽视的需求,为其营造更加友好的环境。比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可以通过开发App长者模式、开设社区课堂等方式,帮助这一群体掌握日常所需的电子操作能力,跨越“数字鸿沟”;在公交站、医院、景区等公共场所,可以进一步展开适老化改造,配备必要的人工咨询和协助力量,让中老年人出行办事时更加便利、从容。
(责编:赵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