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读懂5.0%背后的“效”与“质”

常 盛    2024-07-17 09:15:25    人民日报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上半年经济数据显示,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增速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0.5个百分点。作为实体经济的根基,制造业规模持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能力增强,是上半年中国经济稳中有进的生动缩影。

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观察经济态势,不仅要看经济增长之“量”,更要看转型之“效”、发展之“质”。从长远来看,依靠“质的有效提升”,不断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将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劲的推动力、支撑力,“量的合理增长”也将更可持续、更为安全。

质的有效提升,体现在科技创新支撑作用日益凸显。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重视“藏粮于技”,夏粮再获丰收;比拼高附加值,集成电路出口同比增长25.6%;依靠创新发展,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2.7个百分点……上半年的成绩单,彰显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超前布局,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整体势能”,有助于对冲下行压力、增强上行动力。

质的有效提升,体现在现代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应用场景加速落地,助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融合;“人畅其行,物畅其流”的物流体系更加高效,有效降低了实体经济运行成本……现代服务业是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还能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产生“1+1>2”的效果。

质的有效提升,体现在向“绿”转型态势更加明显。今年6月,两桩产业大事,标注绿色发展的鲜明印记:国产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突破3000万辆;全国首个超大单机容量海上风电场并网发电。实现生产过程清洁化、资源利用循环化、能源消费低碳化、产品供给绿色化、产业结构高端化,将持续增强中国经济发展的后劲。

立足当下看长远,短期波动不会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大势。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加快形成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中国经济大船定能无惧风雨、破浪前行。

 

《 人民日报 》( 2024年07月17日   第 02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录取通知书的“面子”与“里子”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