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谁在打着“领高温津贴”的幌子要好评?

2024-07-16 13:29:40    工人日报

近日,北京市昌平区的小郭在外卖平台下单餐品后接到自称商户打包员的电话,问其能否给个五星好评,这样他就可以获得一元高温津贴。小郭询问对方为何有这样的规定,并未得到回应。近来,不少消费者反映遇到过类似以打包员、外卖员等身份索要好评的电话或短信,并将好评美化为“高温津贴”。有人询问商家后得到相同的回答:店家并未拨打过电话。

炎炎夏日,户外劳动者在高温环境下工作非常辛苦。也正因此,当消费者接到以外卖员、打包员等劳动者的名义打来的主题为“给一个好评领一元高温津贴”“给一个好评得一元提成”等内容的电话时,常常会举手之劳给个好评。实际上,外卖员、打包员等劳动者并没有以这样的方式向消费者索要过好评,相关外卖平台、商家等也没有“好评换高温津贴”的机制。打着替劳动者争取高温津贴的幌子要好评,始作俑者通常是管理商家后台账号的代运营公司。

打着要高温津贴的幌子要好评,本质是商业骚扰信息,欺骗了消费者的同情心,也可能触及法律红线和诚信底线。多部法律法规为此类商业骚扰信息划出了红线。电子商务法明确,电子商务经营者不得以虚构交易、编造用户评价等方式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规定,未经消费者同意,经营者不得向消费者发送商业性信息或者拨打商业性电话。

打着替劳动者要高温津贴的幌子要好评,虽然是新套路,但仍属于编造用户评价,具有欺骗、误导消费者的成分,也会让商家获得不正当的竞争优势,扰乱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消费者不能轻易相信“给一个好评领一元高温津贴”等套路,要积极向外卖平台反映,或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此外,不论要好评的电话和信息来自代运营公司还是商家本身,最终受益的是商家,法律后果也应该由商家承担。对这种有明确罚则的违法行为,有关部门应加强治理,让相关商家以及代运营企业付出必要的法律代价,释放监管的惩戒、震慑、警示效应。外卖平台也应把这种刷好评的新套路拉入负面清单,如发现商家有直接或间接向消费者发送“给一个好评领一元高温津贴”等信息的行为,采取取消推荐、限制流量等措施,并报告监管部门。

相关部门、外卖平台应针对打着要高温津贴幌子要好评的套路强化普法宣传,提示商户合规经营、正当竞争,引导消费者增强防范意识。(李英锋)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录取通知书的“面子”与“里子”
下一篇: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