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网络直播应有边界

2024-07-16 13:28:04    南方日报

网络直播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但也带来许多新的麻烦。近日,又有直播引发争论——多名主播在地铁站里架起相机,实时记录神色匆匆、疲惫拥挤的乘客。这样的直播行为让许多人感到不适,纷纷发帖吐槽。涉事地铁迅速回应,称将加强管理,拍摄视频或直播需提前备案。

在公共场合进行直播活动,可能面临违法风险。民法典第1019条明确规定,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诸如“地铁直播”等行为不仅是对他人隐私的不尊重,更可能影响到公共秩序。

此事还面临另一个矛盾点,即被直播的主体对象究竟是地铁站的整体景象,还是其中一个个具体的人?从涉事直播间标题来看,似乎只是对某个场景的直播,反映的是城市一角的样貌,但是地铁站作为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乘客难免成为直播内容的一部分,无论主播拍摄目的如何,都应征询他们的许可、避免侵权。更何况,直播并非单向输出的过程,观众发送的弹幕评论,直播过程中产生的互动乃至交易行为,都会使得镜头或聚焦或失焦,不排除侵害他人权益的可能性。

扎根网络平台的自媒体直播带有很强的逐利性质,必须严格约束其边界和底线,警惕其违背社会公序良俗。媒体出于公共利益在公共场合进行直播,尚且需要受到严格规范。若无正当理由,更要防止个别主播肆意拍摄,将他人肖像权变成自己牟利的工具、恶俗的谈资。无处不在的直播镜头,正在不讲道理地“入侵”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个别主播在追捧流量红利的同时,能否自觉承担起公共传播所面临的社会责任,引人深思。

炙手可热的直播市场,会吸引部分头脑发热的创作者,也可能产出不合时宜的直播内容:有商家将镜头偷偷对准顾客,充作广告招揽人气;有救护车司机在高速公路上直播飙车,靠猎奇取悦粉丝;更有学生将宿舍作为直播场所,甚至涉嫌媚俗擦边……网络直播带来了技术风险和伦理冲突,让许多人被迫“卷入”其中,或是成为屏幕背后的观看者、审视者,抑或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为镜头中的“楚门”,甚至是他人表演行为的受害者。“地铁直播”等事件提示人们,网络直播应有边界。

“全民直播”时代,人人都有分享生活的自由,也应保证他人不被直播的权利。日前,中央网信办部署开展“清朗·网络直播领域虚假和低俗乱象整治”专项行动,对7方面突出问题进行重点整治,释放出强监管的鲜明信号。也期待有关部门和网络平台携手共治,持续清理违规内容,还直播行业以清朗和谐。(默达)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录取通知书的“面子”与“里子”
下一篇: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