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众一般认知中,体重问题是审美问题,至多是个人健康问题。但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联合印发《“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提出自2024年起,力争通过三年左右时间,实现体重管理支持性环境广泛建立,全民体重管理意识和技能显著提升,健康生活方式更加普及,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良好局面逐渐形成,部分人群体重异常状况得以改善。
体重异常特别是超重和肥胖是导致糖尿病、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和部分癌症等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对个人而言,是危害个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对社会而言,也是加剧经济社会负担的公共卫生和民生问题,亟须加强干预,予以改善。此次方案的提出,将体重管理从“治已病”提升到“治未病”,目标就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相关疾病,实现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
近年来,少年儿童肥胖率上升。很多长辈认为孩子胖嘟嘟的惹人爱,但小胖墩却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呼吸问题等一系列相关疾病,甚至引发自尊心低、抑郁、焦虑等心理健康问题。对此,方案提出,指导各地扎实做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0—6岁儿童健康管理项目,按照规范免费为全国城乡0—6岁儿童提供相应健康服务,加强科学育儿咨询指导服务,强化体格生长监测、营养与喂养指导、运动(活动)指导,促进吃动平衡,预防和减少儿童超重和肥胖。
知晓重要性,并不等于会实施。“吃动平衡”是什么,“三减三健”怎么做,“一秤一尺一日历”怎么用,体重管理有什么中医适宜的技术……这些内容不仅是减重路上的必备“知识点”,也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常规人群采用断食、过度节食、低碳水化合物饮食(LCD)等方式来减重,都容易导致肌肉流失、营养不良、新陈代谢下降等问题,严重的还将引发心脏问题和精神健康问题,得不偿失。
减重不是秤上的数字游戏,而是一种细水长流的健康生活方式。均衡饮食,尽可能摄入多样化食物,限制高糖、高盐、高脂和加工食物的摄入,同时选择自己感兴趣且适合自己的体育运动,增强肌肉和骨骼的力量,不仅能更好地控制体重,也能让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年底,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89平方米,“健身去哪儿”难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未来,国家将持续加大经费投入,引导各地推进体育公园、全民健身中心、健身步道、社会足球场、群众滑冰场等场地设施建设。这意味着百姓的健身空间将得以拓展,体育锻炼将变得更加便捷和普惠。
体重管理是每个人自己的健康大事,但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每次走过镜子,问问自己,我为身体健康做了什么?轻盈步伐,从今天开始。
(责编:赵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