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毕业寄语终是“纸短情长”

2024-07-03 10:29:01    广州日报

又是一年毕业季,毕业寄语备受关注。近日,钟南山院士在广州医科大学毕业典礼上致辞时表示,“不是杰出者才去追梦,只有追梦的人才有可能成为杰出者”,鼓励年轻人,要对未来有信心。

在游戏世界里,新手村总是故事开始的地方。对于很多人来说,大学校园就像是他们走入社会的新手村。遥想当年,话别父母、背起行囊,就这样怀揣着对大学生活的憧憬走进校园。从此,早课、校园跑、社团活动、英语四六级、毕业论文……几年时光匆匆走过,一个个“主线任务”顺利完成,学生们也是时候告别师门下山闯荡了。新手上路,师长们自有一番叮嘱。

“希望大家努力成为有分寸的乐观主义者”“书写属于自己的人生方程式”……走进这门“最后一课”,学校的临别寄语可谓纸短情长。有学校从生活哲理入手——兰州大学教师郑炳林分享个人研究心路,勉励学生“人生一世是一场旅行。我们在向前进的同时,不要忘记两边的美好风景”。有学校立足职业初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范先群,对医学毕业生们送上“大医精诚”的故事,勉励他们从报效祖国到服务人民,要始终将无私奉献作为人生要求。还有学校与学生们定下宏伟目标——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丁奎岭对毕业生提出了“做影响和改变世界的交大人”的期待。从衣食住行、身心健康到人生哲理、高远理想,面对江湖路远,“最后一课”里无不蕴含着师长们殷切的期许。

高校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培养学生品格和价值观的地方。在各大学校的毕业寄语中,创新作为高频词,被不少“掌门人”反复提及。必须认识到,面对数字时代的不确定性与颠覆性变化,毕业生们肩负着“强国有我”的使命担当。为了应对这一挑战,老师们在寄语中寄望学生秉承持续追问的好奇心、探索新知的求知欲,形成“不知足”的创新奋斗,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淬炼敢于颠覆的勇气,从而积极拥抱未知的“变量”。这些临别赠言,不仅是对学生个人发展的期许,也是大学价值的充分彰显,向学生们传递着服务“国之大者”、书写人生华章的价值信念。

从学校到母校,称呼之间的转变,是对青春岁月的告别,也是仗剑独行的起点。人生没有毕业,现实世界更有诸多挑战,愿各位毕业生牢记“最后一课”的深情寄托,于道各努力,千里自同风。(刘硕)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齐心协力保安全
下一篇:哈中合作促进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