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使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

张勇     2024-07-03 10:23:58    学习时报

2014年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指出:“要切实执行组织纪律,不能搞特殊、有例外,各级党组织要敢抓敢管,使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
  高压线,是电力科学领域的词汇,通常指输送10千伏以上电压的输电线路。在高压线带电的情况下,触碰高压线将会有生命危险。习近平总书记用“带电的高压线”比喻纪律,强调必须严格维护和执行党的纪律,绝对不允许以身犯险。
  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如同高压线一样是硬性约束。古人云:“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我们党是用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组织严密、纪律严明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我们的力量所在。毛泽东讲过:“共产党的纪律是铁的。”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什么时候党的纪律得到认真遵守和严格执行,党的团结统一就有保证,事业就兴旺发达;什么时候党的纪律遭到践踏和破坏,党的团结统一就受到威胁,事业就遭受挫折。我们党100多年的栉风沐雨、励精图治,正是凭着严明的纪律一路走过来的。
  制定纪律就是要执行的,必须使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让触碰者疼痛缩手,丢弃侥幸、心生畏惧。曾经有一段时间,部分党员、干部纪律观念弱化,纪律责任松懈,一些地区和部门对党员领导干部违纪违规行为的处理失之于松、失之于软,使党的纪律规定成了“不带电的高压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把加强纪律建设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遵守党的纪律是无条件的,要说到做到,有纪必执,有违必查,不能把纪律作为一个软约束或是束之高阁的一纸空文。”对违规违纪、破坏法规制度踩“红线”、越“底线”、闯“雷区”的,必须坚决严肃查处,不以权势大而破规,不以问题小而姑息,不以违者众而放任,不留“暗门”、不开“天窗”,坚决防止“破窗效应”。
  “高压线”一旦设下,必须用好监督这个利器,确保其时时“通电”。古人云:“徒法不足以自行。”在制定纪律之后,如果不对纪律执行情况进行严格监督,纪律将成为一纸空文。监督有力有效,才能保证权力健康运行;监督形同虚设,权力就可能为所欲为。必须在丰富监督内容、拓宽监督形式、创新监督手段上下功夫,形成一有违纪行为就能迅速曝光于众的立体监督机制,督促党员干部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与此同时,要使高压线真正“带电”,形成震慑,必须扭住执纪必严这个关键。查处违纪问题必须实打实“碰硬”、动真格“亮剑”,切实对违规违纪行为“零容忍”。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反、违纪必纠、惩治必严,做到查处违纪违法案件一视同仁。党纪国法面前没有例外,不管涉及谁都一查到底,决不姑息、决不手软,既打“老虎”又打“苍蝇”,有效维护党的纪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对党员干部来说,党的纪律是带电的高压线,是警戒线,同时更是预防针、护身符。必须始终保持头脑清醒,对纪律保持敬畏,知止善止、有畏有为。要主动学习避免无知,以党纪学习教育为契机,强化党章党规党纪意识,不断强化“底线思维”,清晰把握法律底线、纪律底线、政策底线、道德底线,明白做人、处事、用权、交友的限度。要心怀敬畏避免无视,懂得“越界者必将玩火自焚”的道理,特别是对“围猎”者时刻保持警惕,做到不被虚情假意所蒙蔽,不被威逼利诱所绑架。要担当作为避免躺平,在其位谋其政,在其岗尽其责,把纪律意识与工作干劲有机统一,用干事创业彰显使命担当,用工作实绩展现为民情怀。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齐心协力保安全
下一篇:哈中合作促进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