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携手共进,走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列(和音)

2024-07-02 09:06:04    人民日报

“全球南方”应当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携手共进,共同做维护和平的稳定力量、开放发展的中坚力量、全球治理的建设力量、文明互鉴的促进力量,走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列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球南方’应当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携手共进,走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列。”习近平主席近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从世界整体发展的高度,倡导“全球南方”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携手共进,共同做维护和平的稳定力量、开放发展的中坚力量、全球治理的建设力量、文明互鉴的促进力量,走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列。中方宣布支持“全球南方”合作的八项举措,为“全球南方”的共同发展和团结合作注入强劲动力。

“全球南方”要共同做维护和平的稳定力量,推动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分歧和争端,建设性参与国际地区热点问题的政治解决。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局势动荡不安。“全球南方”应以共建共享打造普遍安全的格局,坚持以对话解争端,以协商化分歧,以合作促安全,推动政治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在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中贡献智慧和力量。中国将继续积极践行中国特色的热点问题解决之道,为维护和平安全注入正能量。

“全球南方”要共同做开放发展的中坚力量,推动发展重回国际议程中心位置,重振全球发展伙伴关系,深化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近年来,全球发展进程遭受严重冲击,国际发展合作动能减弱。拓展发展空间、创造发展机遇、做大全球经济蛋糕,是“全球南方”面临的紧迫任务,也是世界经济面临的重要课题。“全球南方”应牢牢把握发展这个核心议题,以开放合作推动发展繁荣,倡导并推进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让各国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中国将坚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全球南方”要共同做全球治理的建设力量,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努力扩大各方共同利益,推动全球治理架构更为均衡有效。“全球南方”应以相互尊重夯实友好合作的根基,以公道正义引领全球治理的未来。各国都应在多极体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应有的作用,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维护联合国权威和作用,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持续提升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中国始终关注全球南方国家共同需求,努力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坚决维护全球南方国家共同利益。

“全球南方”要共同做文明互鉴的促进力量,增进世界各国不同文明沟通对话,加强治国理政交流,深化教育、科技、文化、地方、民间、青年等领域交往。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不同文明都是值得人类保护的精神瑰宝。“全球南方”应以包容互鉴拓展人类文明的画卷,推动不同文明平等对话、交流互鉴,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让全人类共同价值真正成为各国人民共同接受并普遍践行的国际共识。中国将继续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应对全球性挑战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中国与“全球南方”血脉相连、同声相应。作为发展中国家、“全球南方”的一员,中国始终重视加强同全球南方国家团结合作,同全球南方国家共享发展机遇和成果,支持全球南方国家提升能力建设、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习近平主席宣布支持“全球南方”合作的八项举措,涉及人才培训、青年交流、经济发展、自由贸易、农业合作、数字经济、绿色生态等多个领域,展现了中方始终与所有全球南方国家同呼吸、共命运,推动“全球南方”发展振兴的坚定决心。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主席、马尔代夫前外长阿卜杜拉·沙希德表示,习近平主席宣布支持“全球南方”合作的八项举措,对于解决全球挑战具有切实可行的意义。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不会改变,同各国友好合作的决心不会改变,促进世界共同发展的决心不会改变。展望未来,中国将继续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各国一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全球南方”为世界和平担当、为共同发展尽责,共同开创人类社会更加美好的未来。

 

《 人民日报 》( 2024年07月02日   第 13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顺应时代潮流 促进和平发展(和音)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