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多方共治缓解共享电单车之“痛”

2024-06-27 09:43:47    南方网

近段时间以来,广、深两地出现了共享电单车的身影,且数量逐渐变多。在使用过程中,不少市民遭遇了共享电单车预付费退费难问题。同时,这些共享电单车还存在无牌上路、随意占道、影响交通安全等问题。

共享电单车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市民出行,尤其是让短途出行更为便捷。但是,如果与之相伴的是安全隐患、随意占道、阻碍交通,是“骑少付多”的“最低消费”,那“痛点”就多过了便捷,共享电单车也就不是城市的一道风景,而是城市和市民心中共同的痛。

乱象肯定要治,这一点毋庸置疑。如果任由共享电单车乱象蔓延,不仅会使得城市管理面临困难,也将影响城市的形象。关键的问题是怎么治,如何才能够达到最优的治理效果?这是对城市管理智慧的考验,需要多方携手形成合力。

首先,一禁了之并不可取,或者说至少目前还不成熟。2023年广州市两会期间就曾有人大代表提出《关于禁止投放运营共享电单车的建议》。广州市交通运输局就该建议复函时指出,交通运输部等十部门于2017年联合印发的《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不鼓励发展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虽“不鼓励”甚至还进行过清退,但是一段时间之后便又重来,这说明共享电单车有一定的市场,简单地一禁了之无法体现一座城市的包容和温度。

不能一刀切地“禁”,但是也决不能任其“野蛮生长”,而是要在确保安全和秩序的前提下,合理地规划、投放和规范。广州和深圳需不需要共享电单车,投放多少较为合理,投放之后如何有效管理?针对这些问题,要问计于民,提出切实可行的举措。与其任由企业随意投放,不如经过论证之后进行招标,对于中标的企业也要加强监管,如果企业敢“胡作非为”,就采取“禁止准入”等强力措施,这样安全的问题、“乱收费”的问题就能得到有效控制。

没有备案就运营,没有牌照就上路,没有配备头盔,预充值退费难,超出服务区无提醒,这些问题既损害消费者的利益,更对消费者的人身安全构成了威胁。对于这些已经存在的问题和乱象,有关部门要出重拳,该整治的整治,该罚款的罚款,该追责的追责,乱象滋生的空间就能被挤压。

从长远的发展来看,从国家的政策导向来看,“不鼓励发展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是一种趋势。不过,在目前这样的情况下,彻底禁止的条件还不成熟,那不妨就多措并举管好共享电单车,这样市民也就能少一点闹心、多一些舒心。(高永维)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展现中国青年的昂扬风貌
下一篇:凝聚众力建好老年友好型社会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