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老人强要座位被行拘 一次法律震慑胜过千次劝导

2024-06-27 09:42:52    羊城晚报

6月25日,据北京公交警方通报:6月24日13时许,在地铁10号线从知春里开往知春路站的列车上,违法行为人叶某某(男,65岁) 因座位问题与另一乘客发生纠纷,扰乱乘车秩序。目前,北京公交警方已依法对叶某某行政拘留。(6月25日九派新闻)

此前网友发布的视频显示,北京地铁10号线上,一老人执意让女乘客让座,女子不肯,随即遭到老人动手袭扰。值得关注的一个细节是,其间,老人情绪越来越激动,甚至出手去捂女乘客嘴,又用拐杖袭扰她的腿脚,扬言让其报案。事发后,涉事老人被警方带走。

事实上,涉事老人被警方行拘,理所应当。一方面,公开场合动手袭扰,且气焰嚣张,造成社会影响极坏,这就不是道德层面的事件了;同时,这一行政处罚的背后,也有着严谨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明确规定,扰乱公共汽车、电车、火车、船舶、航空器或者其他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秩序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可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纵观这起公共事件,值得点赞的是北京警方的“雷霆出击”。近年来,在公交或地铁车厢里,类似因为让座问题引发冲突的事件,屡有发生。有老人以强行坐到别人腿上的方式来“抢座”“霸座”;也有女子在地铁上自称“老师”,强行要求乘客给自己孩子让座;此外,还有年轻人未给老年人让座,遭对方掌掴及言语辱骂等等。类似事件曝光后,虽然舆论和网友对此进行强烈谴责,但当事人大多没有受到惩罚。由此,也助长了个别人在公共场所为所欲为、肆无忌惮,从而导致更多类似的“抢座”“霸座”事件发生。这无疑说明,仅靠劝导、教育、道德谴责,难以达到理想预期。一千次不痛不痒的教育劝导,远不如一次切身的法律震慑。

通过这起具体而生动的法律案例,不仅能帮助普通公众厘清道德与法律二者的边界,也能倒逼人们在公共场所,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举止,远离不文明行为。(吴睿鸫)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展现中国青年的昂扬风貌
下一篇:凝聚众力建好老年友好型社会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