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刮刮乐虽好,可不要贪“刮”

孟 哲    2024-06-26 15:50:57    人民网

近年来,刮刮乐作为一种即开型彩票,在市场上掀起了一股热潮。在短视频平台上,以刮刮乐为主题的内容层出不穷,如“清空店铺的刮刮乐”挑战、“随机挑选刮刮乐,中多少奖金吃多少”、将彩票做成花束作为创意礼物赠送,等等。这些视频不仅播放量惊人,更是在年轻人中引发了一股模仿热潮。

刮刮乐之所以受到热烈追捧,得益于其简单易懂的玩法和即买即兑的开奖机制。购买刮刮乐无需钻研复杂的规则,只需轻轻一刮,便可知晓是否中奖。在忙碌的工作和生活中,人们往往没有太多时间去研究了解彩票的玩法,刮刮乐恰好迎合了这种即时娱乐的需求。同时,刮刮乐的这些新颖玩法,既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在某种程度上也激发了年轻人的购买欲望。

尽管刮刮乐大奖难得,但是小奖却频繁出现,这无疑增加了游戏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即使只是中了小奖,也会带来满满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不容忽视的是,刮刮乐的火爆,也暴露出一些消费观念和价值观上的误区。这不仅可能会误导年轻人的消费,也有可能在无形之中传递出了“消费无度”的信号。比如,有些消费者将购买刮刮乐视为一种轻松积累财富的手段;又如,一些消费者将彩票视为理财手段,甚至寄希望通过购买彩票来实现一夜暴富,从此改变命运;再如,将彩票大量用于礼物,不仅可能造成资源的浪费,还可能让人们忽视更加有意义和实用的礼物选择。此外,年轻人在模仿这些视频时,很容易陷入过度消费的陷阱,忽视自身的经济状况和实际需求,将大量金钱投入到刮刮乐中,导致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刮刮乐虽好,可不要贪“刮”哦。我们必须认识到,刮刮乐是一款国家公益彩票,游戏只是它的载体,中奖是一种幸运奖励,而非赚钱的手段。

因此,一方面,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量力而行、适可而止,避免陷入过度消费的漩涡。另一方面,在社交平台上,刮刮乐有关内容成为流量密码,也值得注意。平台管理者应当警惕这种看似轻松获得的短暂满足感,引导用户形成健康的娱乐和消费观念,防止刮刮乐被热炒,带来不良影响。

说到底,我们在享受刮刮乐带来的乐趣时,也要保持理性,避免陷入不健康的消费心态和行为模式。唯有如此,彩票市场才能更加健康、有序地发展。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让新兴产业“长成林”
下一篇: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