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网络正能量,连接亿万心灵的桥梁

仝宗莉    2024-06-26 15:45:28    人民网

今年3月,中央网信办主办的2023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征集展播活动结果揭晓,550件网络正能量精品脱颖而出。在数字化浪潮中,网络正能量以其独特的方式激发着共鸣,这种力量无形却强大,它跨越了地域的限制,打破了时间的壁垒,成为连接亿万心灵的桥梁。

随着互联网普及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网络文化日益成为塑造社会价值观和文化认同的重要力量。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征集展播活动,大力挖掘具有正面价值、能够激发人们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作品,并加以推广,不仅是对网络文化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对网络正能量的大力弘扬。这些作品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在潜移默化中传递正能量,像驱散迷雾的网络之光,照亮互联网世界的精神绿洲,点燃社会进步的精神引擎。

550件网络正能量精品,涵盖文字、图片、音视频、专题专栏、主题活动等多个形式。它们或以新颖的视角解读传统故事,或以现代技术手段呈现传统文化,每件作品都来源于创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洞察,对时代脉搏的深切感受,依托多样化的艺术形式,展现了网络正能量的丰富内涵和深远价值。

滴水见太阳。正能量作品勾勒多元而美丽的当代中国画卷。《人民江山》创新话语表达,从多个全新维度阐释“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有力揭示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的不变情怀;《“中国绿”,何以赢得世界赞誉?》满溢春之气息、葱茏绿意,让我们感受到了世界上最大人工林贡献国的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中国健儿闪耀亚运赛场》为我们定格了一个个奋力拼搏的高光时刻;《创新中国说》记录科技强国征程……一幅幅、一件件、一桩桩作品,无不激荡着时代前进的回响,彰显国家之进步、创新之伟力。

凡人微光汇聚非凡力量。正能量作品激发公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H5丨丰收的100张笑脸,每一张都是山河锦绣》里中国乡村农人自信面孔,《风雨落坡岭》中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一个个平民英雄,《台湾三兄妹大陆寻根,考上北大完成爷爷遗愿》书写的那一湾海峡隔不断的血脉亲情……总有一些人、一些事,让我们牢记“破防”瞬间,那些永不言弃的坚守、兢兢业业的奋斗、温暖人心的善举,如星在天,光芒不灭。

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征集展播活动好评如潮,充分证明,网络文化有着无限的可能和潜力,值得我们去探索和挖掘。同时也启示我们,在未来的网络文化建设中,应更加注重作品的正能量价值,引导和激励更多创作者投身于正能量作品的创作之中。

让我们期待,在网络文化的广阔天地中,更多的正能量作品能够被创作、被传播,为构建和谐美好的社会插上飞翔的翅膀。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让新兴产业“长成林”
下一篇: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