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认识沙戈荒,让荒漠造福人类

2024-06-19 10:55:09    新华社

17日是第30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今年的全球主题是“为了土地联合起来:我们的遗产、我们的未来”,我国的主题是“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筑牢北方生态安全屏障”。要做好荒漠化防治工作,认识沙漠、戈壁、荒漠等“沙戈荒”,与沙戈荒为友,让荒漠造福人类。

防治荒漠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国际社会携手应对。我们要弘扬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预防为主,坚定信心,面向未来,制定广泛合作、目标明确的公约新战略框架,共同推进全球荒漠生态系统治理,让荒漠造福人类。

认识沙戈荒,让荒漠造福人类,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荒漠是陆地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对维护生物圈生态平衡不可或缺。荒漠化防治不是要“人定胜天”改造塔克拉玛干、撒哈拉这样地质演化形成的原生态沙漠,恰恰是要按不同类型荒漠的形成、发育规律,保护其生态系统原生性、完整性,宜沙则沙,减少人类干扰,呵护无可替代的荒漠生物多样性。对于荒漠生态系统这种自然造化的存在,要突出保护,做好封禁工作。随着科技进步,人们会更聪明地利用荒漠生态系统,更好造福人类未来。

认识沙戈荒,让荒漠造福人类,要明确“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边界。荒漠化防治主要针对人类过度开发利用导致的荒漠化、沙化土地,要突出重点,治理修复,改善生态环境,减少风沙灾害,遏制气候变化及工农业扩张造成的土地退化现象。要加强科技创新、有效投资和产业化转换,向治理要清洁能源、绿色食物、生物医药以及劳动就业和增收。

荒漠超越区域,风沙没有边界。长期以来,我国走出一条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并重、治沙与治穷并举的中国特色荒漠化防治之路,目前正大力协助“一带一路”有关国家开展防沙治沙,为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培养治沙骨干队伍。中国治沙模式和技术走向世界,以荒漠化防治“中国方案”“中国智慧”,造福更多的人。(新华社记者王立彬)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回升向好的中国经济频获国际“信任票”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