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最近的文旅新“顶流”,南海“龙超”必须拥有姓名。
漂移过C弯、急刹倒挡、“飙”出残影……各种“名场面”不光让观众大呼过瘾,在社交媒体上也激起了不少水花:不一定非要大江大河,狭窄水道也能乘风破浪;不局限于速度比拼,技巧大赏更是让看点拉满;不只是一项高燃赛事,更是一场关于“龙舟+”的文化盛宴。
无论怎么看,南海“龙超”都充满了地方性。会“漂移”狂飙的叠滘龙舟,全国独一份;西樵的“半山扒龙船”底蕴颇深,距今已有500年历史;丹灶单人龙舟,把“水上马拉松”玩出了另一种风格;全国现存最老龙舟盐步老龙,每次“重出江湖”总能刷屏一波。河网密布、依水而生的南海,正将传承千年的文化动脉,像穿针引线般,织就出循古向新的生动图景。当地以文体旅融合着笔,强化区、镇、村、社区四级联动,让“龙超”从年头扒到年尾、从“散装”走向“集成”,既形成了极具辨识度的在地文化,也有望突破行业“天花板”,打造城市“超链接”。
一味“卖力吆喝”,不如擦亮自身特色。互联网时代,一时的“泼天富贵”已然不算稀奇,问题在于,注意力总是稀缺的,流量永远在寻找“下一个”。就好比“龙舟经济”这条赛道,同样也是百舸争流——近年来,在“南舟北移西扩”的过程中,不仅广东、湖南等地氛围火爆,黑龙江、辽宁等北方地区的赛事也办得有声有色。唯有充分挖掘背后的人文、美学、民俗等人文基因,以龙舟为半径的研学、市集、文旅等多元业态,才能创意不断、生生不息。
从“龙超”这个命名来看,它显然有着更大的抱负。正如“村超”起初源于网友参照“英超”“中超”,带有一份与国际接轨、比肩世界的豪迈,如今能见度越来越高,被媒体誉为观察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窗口。从前不久全球征集形象标识,到与多家海外媒体互动连线直播,再到半认真半调侃的“水上F1”的深入人心,“龙超”的国际范也初见端倪。无怪乎法新社刊发报道点赞:在中国南方的佛山,龙舟赛比一般的此类赛事更具“速度与激情”。
德国历史哲学家斯宾格勒指出:“各种不同的文化都是不同文化灵魂的表现。”开放、包容、创新的岭南文化,可谓自带“出海”特质。有研究报告指出,近年来,岭南非遗频频“出圈”,其中结合传统节日的节庆祝福、庆典仪式的民俗类非遗,已然成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爆发点,潮汕英歌“炸街”炸到英国、声动海内外,就是典型代表。传统民俗加持的“龙超”,蕴含着勇气、坚韧、团结协作等共同的价值追求,体育又是全球“共通语言”,有利于进一步缩短“心理距离”。值得一提的是,就在端午节前,国际皮划艇联合会主席托马斯·科涅茨科透露,中华龙舟赛将成为巴黎奥运会表演项目,“龙舟入奥”更进一步。
经营城市IP,并非光是就文化论文化。文化符号固然离不开具象化和立体化,“龙超”俨然是又一理想载体。更关键的是,如何将关注度转化为发展动力,实现富民惠民乐民,与特色产业“同游”,与水质改善“共进”,与基层治理“齐飞”。扬帆竞渡,奋楫者先,南海“龙超”上演的精彩故事,或许才刚刚开始。(高维)
(责编:赵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