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关注学生“心事” 培育健康人格

陈煜    2024-06-05 23:15:45    光明日报

从说“理”大讲堂的妙语连珠,到师生健心跑的热情脚步;从减压游园会的欢声笑语,到校园心理剧的深情演绎……在今年的全国大中学生心理健康日,各地各校组织了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活动。这些趣味多多、干货满满的活动,不仅帮助学生释放压力、展现个性、收获成长,还有助于在全社会营造关爱学生心理健康的浓厚氛围。

“5·25”的谐音即“我爱我”。2004年团中央等有关部门将5月25日这一天定为全国大中学生心理健康日,意在提醒广大学生关爱自我、了解自我、接纳自我,关注自己的心理成长和健康。前不久,教育部印发通知,决定自今年起,将每年的5月定为“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提高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是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心理健康是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基石。当前,心理健康问题已不再局限于个别群体,而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随着社会经济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广大青少年的成长环境正发生快速变化,比如线上生活部分取代了现实社交,这给他们的心理健康带来多重影响。相关研究表明,我国大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情况总体良好,但学生在抑郁、焦虑、学业倦怠、网络成瘾等方面的问题值得关注。2023年,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显示,约14.8%的被调查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风险。这提醒着我们,应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为青少年心理健康保驾护航。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仅关乎个人成长成才,也情牵亿万家庭,事关民族未来。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工作。2023年,教育部等17部门联合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并于同年11月成立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咨询委员会。各地也纷纷亮出真招实招:上海市实施“四心”举措,推行中小学生全员导师制;河南省把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进村(社区)行动列为重点民生实事;陕西省计划到2025年实现学校心理健康专兼职教师配备率达100%……这些富有针对性的措施将心理健康工作往细处设计、向远处延伸,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有温度的支撑。

把学生的“心事”放在心上,是教育的温度所在,更是社会进步的体现。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和促进,需要“家校医社”的紧密协作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首先,作为教育主阵地,学校应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程体系,融入“五育”实践,让学生们更多地走出教室、走向操场、走上舞台、走进自然,充分享受运动的快乐和美育的浸润,于劳动中感悟生命价值。浙江省湖州市的小学生天天都有户外活动课、周周都上劳动课,中学生则每日晨跑1000米;北京市的中小学生通过编演心理剧探秘“成长的烦恼”;四川省的教师精心制作视听课,带领孩子们从巴蜀文明的历史中感受坚忍、乐观、自信的力量;深圳市的大学生在心理嘉年华的游戏中尝试释放压力,学会自我接纳……创设有爱、有趣、有成就感的教育环境,校园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乐土。与此同时,学校也应注重培养和引进人才,打造一支专业又有爱心的心理教师队伍,定期为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测评,提早识别并科学干预学生的心理问题。

其次,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和睦、家教良好、家风端正,子女才能健康成长。充满爱的亲子关系,将为孩子铺就一生发展的底色,父母要将培育健康人格作为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言传身教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同时对孩子的成长怀抱理性预期,减少过度控制和焦虑传导,提升孩子的自我驱动力与管理能力,塑造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好心态,让孩子获得充足的幸福感、安全感和自信心,帮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在家校之外,还要充分汇聚社会各方力量,为学生心理健康提供全方位的支撑。积极推动教育、卫健、公安等多部门密切协作,线上线下共同发力,构建从发现、干预到治疗的多层次、全覆盖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体系,在全社会树立关心关爱孩子健康成长的责任意识,倡导自尊自信、乐观向上的现代文明理念和心理健康意识,携手同心,共同为广大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撑起一片朗朗晴空。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给孩子补上“谈钱”这一课
下一篇:读懂一组组数据背后的生态之变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