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无陪护病房,虽难必行

2024-06-05 11:10:09    南方日报

当前,住院患者陪护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由家属陪护,许多家庭上有老下有小,白天还要上班,且不少为独生子女,往往“一人生病,全家累瘫”;一种是请护工陪护,不菲的开支成为许多家庭的经济负担,有的护工专业能力差、责任心不足,让患者及其家属对整个行业心有余悸。为解决陪护难题,近期,福建、天津等地部分医院无陪护病房引发热议——无陪护病房,不是无人陪护,而是取消以往家属或自聘护工的陪护方式,患者的医疗、护理和生活照顾,由医护人员和经过培训的护理员共同承担。

从近几年多地试点情况来看,医院依据试点病区实际情况,统一聘用或通过第三方服务合理配置护理员(如某试点医院一名护理员大约需要看护6—15名患者),设置二班制或三班制,以“一对多”模式提供服务,由患者自费或财政、医保、患者三方共担。患者家属不必请假陪床,护理员“一对多”陪护相对于护工的“一对一”也更加实惠,无陪护病房一定程度上吸收了上述两种传统陪护方式的优点。

当然了,无陪护病房并非新模式。2010年原国家卫生部出台的《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标准(试行)》提出“不依赖家属或家属聘护工照顾患者”后,掀起了国内医院探索无陪护病房的热潮。只不过,这种模式遭遇了床护比提升举步维艰、护理费难以上涨、护士积极性不高等重重瓶颈,并未得到大面积推广。

今天,有的问题依然存在。比如,国内护工数量不足且普遍年龄较大,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家属把患者交给医院,最看重的就是专业人士提供的优质照护。护理员的专业程度、责任心如何,出现医疗纠纷了如何解决,护理费用怎么定,都是非常关键的问题,影响医院的试点意愿,也影响患者家属的接受程度。

2010年的试点热潮中,有医院管理者透露,“效益好的不缺病号的科室才能搞得起来,缺病号的科室则没资本推广无陪护”。这一轮的试点也有共性:患者对某个医院有较高医疗需求,病种对专业陪护需求较高,试点效果就好;一些医疗水平不足或位置偏远的医院则难以吸引患者,试点无陪护病房容易造成患者流失。由此可见,无陪护病房难以无差别全面推广。考虑到无陪护病房多多少少需要患者自费,部分患者经济承受能力较差,也不宜“一刀切”全面铺开。

但在对专业护理要求高的科室等场景,给患者家属提供无陪护病房的选择是大势所趋。今时不同往日,当前,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2035年左右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加之“421”家庭结构普遍存在,年轻夫妻可能要照顾4位老人,无陪护病房须尽快实现“突围”,解决越来越突出、越来越紧迫的护理难题。

护理员、护士人手不足如何解决;对专业陪护需求较高、却缺乏病号和资金的“弱势科室”,实行无陪护病房的钱从何来;医院如何保证护理质量……人、财、制度方面的支撑和保障跟上来,才能让无陪护病房减轻更多患者家庭负担。 (维 辰)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加强统筹协调,下好“一盘棋”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