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打掉“付费内推”的寻租空间

 李洁琼    2024-05-30 10:09:54    新华网

近日,“大学生困在付费内推的陷阱里”话题登上热搜,引发广泛关注。

“内推”,原本是企业正常的招聘方式,主要通过内部员工推荐,信用背书,简化筛选简历等环节,提高企业招聘效率和质量。但是,这一招聘方式却成为某些人寻租的筹码。在网上稍一搜索,就出现“×万元进入电网、烟草、铁路、石油等好企业”“只要报了3万多元的全流程服务班就有98%的上岸率”等类似信息。

尽管不断被曝光,但是这些骗局在毕业季往往防不胜防。

从一些大学生分享的经历看,有些“付费内推”纯粹是“拿钱不办事”的骗局;有些即使是被“内推”了,但往往是中介和一些企业员工“里应外合”的结果……针对毕业生推出的那些就业“捷径”,更多被发现是“坑”人的陷阱。

到底是谁在“挖坑”呢?有媒体报道,社交平台上经常能看到兜售“内推码”的信息,一些企业员工将本属于公司内部招聘流程的内推码公开出售,有的还和中介机构内外勾结。

这些人能通过内推“致富”,无外乎两个原因:一是利用求职与招聘之间信息差行骗;二是借助毕业季大肆贩卖焦虑、割韭菜敛财。这种所谓“内推”,只能令企业声誉和利益受损,也会扰乱求职市场。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有关部门要强化对无良中介、个人的打击和规制,进一步净化招聘市场。社会各方应协同发力,努力创造安全、有序、公正、合理的就业环境。比如,企业应及时完善内推招聘的规则和流程,增加必要的核验环节,加强对员工参与“付费内推”的惩戒力度。高校不仅要细致做好就业指导工作,还要积极搭建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平台,通过新技术手段等及时向学生发布经过严格筛选的实习和招聘信息。

打掉“付费内推”的寻租空间,净化就业环境,才能有效助力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创新赋能,织出新优势
下一篇:让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的大道充满阳光(和音)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