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莫让浮躁之风乱了古镇神韵

2024-05-30 10:08:51    经济日报

近年来,随着人们旅游热情持续高涨,古镇旅游成为热门选项,一股仿古之风悄然兴起,不少地方投入巨资,欲将古镇风貌“复制粘贴”,力求再现“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意画卷。然而,事与愿违,许多仿古镇却经营冷淡,门庭冷落。这种同质化的仿建,让古镇失去了原有的韵味与魅力,如同流水线上的产品,缺少了灵魂与神韵。

究其原因,乃是一些地方在仿古镇建设中过于追求速度与规模,忽视了文化的深度与内涵,只学到传统古镇的皮毛,却未能领略其精髓。真正的古镇不仅是建筑之形,更是历史文化的积淀与传承。其承载着先人的智慧与情感,是后人触摸历史、感受文化的窗口。而仿古镇若只追求外在形似,忽视内在神似,又如何能吸引游客的目光,触动他们的心灵?

当然,也不能否认,在旅游开发之际,基于游客对传统文化的喜爱,推出仿古镇是有一定道理的。毕竟,古镇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具有独特的吸引力与魅力。但必须清醒认识到,建设仿古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因地制宜、稳步推进。

因地制宜是仿古镇建设的首要原则。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与自然环境,建设仿古镇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打造出具有本地特色的文旅品牌。例如,江南水乡地区的仿古镇,可以充分利用水乡特色,打造具有江南风情的古镇风貌;历史文化名城周边的仿古镇,则可以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展现古城的厚重底蕴。只有突出特色,才能避免重复性建设和浪费资源。

强调规划设计是仿古镇建设的关键环节。在规划过程中,应注重细节处理和创新思维应用。通过对古镇布局、建筑风格、景观营造等方面的精心规划和设计,打造出既有传统韵味又具现代气息的仿古镇。同时,还要注重古镇与周边环境协调统一,确保仿古镇能融入当地自然和文化环境。

突出文化特色,是仿古镇建设的核心要求。文化是古镇的灵魂所在,只有深入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与民俗风情等资源,将其融入古镇建设和运营,才能赋予仿古镇以生命力和魅力。比如,可以通过文物展览、历史文化讲解、民俗表演等形式展示古镇的文化特色和历史底蕴;同时还可以通过打造特色文化节庆活动等方式,吸引游客参观体验。

强调规范管理,是仿古镇持续发展的保障。应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规范体系,对古镇各个方面规范化管理。同时还要加强对商户的监管力度,防止恶性竞争和欺诈行为的发生,确保游客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此外,服务至上也是仿古镇建设不可忽视的一环。只有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才能让游客在游览过程中感受到温馨舒适的体验,留下深刻印象并口口相传。 (李治国)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创新赋能,织出新优势
下一篇:让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的大道充满阳光(和音)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