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5月26日央视网报道,近段时间,社交平台上涌现大量“儿童成长陪伴师”招聘笔记,工作内容是陪孩子学习、运动、玩耍,在陪伴中观察孩子的习惯并引导调整。这个“新职业”因新奇、小众、高薪等特点被广泛讨论,但目前人社部公布的多批新职业、新工种目录中均无此职业。因此,专家表示从业者可能鱼龙混杂,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家长需谨慎。
“儿童成长陪伴师”是个相对新兴的职业领域。简单理解,进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的新职业有“身份证”,即职业定义、发展标准等,而这个“新职业”目前性质不清、没有明确的从业门槛和考核标准,让相关市场及服务水准蒙上一层迷雾。
从来源看,“儿童成长陪伴师”一是在社交平台接单的自由职业者,与雇主自主联系、约定服务内容和薪资;二是一些教培机构雇佣的在职职员,延长了工作范围半径,增加了一些关于“陪伴”的工作内容。可见,“儿童成长陪伴师”并没有十分明确、严格的人才准入标准、服务细则和违约责任,“好坏全凭运气”。
在此背景下,一方面,雇主对从业者的期待更多样。比如,不仅要负责孩子学习辅导,还包括家务劳动。另一方面,雇主的期望与从业者的能力、业务范围之间的落差,容易使二者产生矛盾和信任危机,在无签订合约或合同条款不明等情况下,存在从业者劳动权益被侵害的可能。
虽然从事此工作的人还不算多,但“陪伴经济”已经初显需求和趋势。如何让陪伴类职业尽快去芜存菁,加速形成“正规军”,对从业者权益保护、职业发展,以及满足消费者多元需求,都十分重要。
为此,有关部门不妨关注和调研此类新职业动向,必要时对其进行论证,规范职业行为标准,同时加强监管,防止劳动权益侵害现象在新领域蔓延。教培机构培养此类服务人才时,少一些浑水摸鱼,多一些远见。当然,从业者更要在教育方法和心理引导等方面加强能力提升,以适应市场竞争。
新兴职业都会经历从无到有、由乱到治的过程。对于有强烈消费需求的领域,促进相关职业在健康轨道上发展,确保职业更新能够引领行业向前向上,并为公众生活带来更多美好体验,是我们的共同期待。 (弓长)
(责编:赵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