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政务号“关停潮”亦是“升级潮”

2024-05-29 11:12:47    南方日报

去年12月,中央网信委印发《关于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各地加强对政务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政务公众账号和工作群组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日前有媒体报道注意到,自今年4月以来,各地进入新一轮政务号“关停潮”,先后有10多个省份政府部门下发通知,要求对包括政务APP、政务公众账号在内的相关政务新媒体关停注销。此次“关停潮”也被视为“既是一种及时止损的集体行动,也是一个反思治理的进步契机”。

从建立初衷看,在信息传播的社交化和政务服务的数字化大背景下,政务新媒体曾被人们寄予了多重美好期待。比如,通过政务新媒体账号,及时发布政策信息、回应热点,有助于政府部门掌握互联网舆论主动权。又如,通过政务平台或小程序,为公众办事提供“指尖上的便利”,有助于提升政务服务效能。还有不少政务新媒体账号通过发布“接地气”的资讯,被认为是改变公众对政府部门刻板印象、拉近与群众距离的重要途径。

部分政务新媒体建设何以异化为“指尖上的形式主义”?透过相关报道的典型案例,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设上盲目跟风,或是不考虑实际工作需要,为建而建,或是搞摊派式压建。二是运营上专业能力跟不上,内容主要靠复制粘贴,所谓“要干货没干货,要品相没品相”,更谈不上服务性和便利性。三是管理靠指令,强制流量、数量考核,强行推广要求关注、转发、点赞。其结果是,不但群众没有获得感,不少基层单位的账号运营者也因为专业力量不足或者考核压力而疲于应付。

从根源上剖析,“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还是“行政化思维”在作怪。从行政架构上,因为客观上存在层级区域和不同种类的政务事项,需要不同层级对应不同机构。问题在于,以信息化、数字化支撑政务信息发布和服务,可以打破区域和层级界限,在政务新媒体账号矩阵建设上,是否还需要逐级对应,就值得商榷。从工作落脚点上看,政务服务数字化或者建设政务新媒体,最根本的还是满足广大群众实实在在的需求。对那些使用频率低、实用性不强的政务应用程序,理应及时关停注销,否则反倒成为新负担。

以此为契机,优化升级政务新媒体建设,不失为一种次优选择。首先要加强顶层设计,将政务应用程序建设纳入信息化、数字化总体规划,特别是考虑到基层专业能力不足、人手紧张等因素,应该适度“向上集中”。其次要突出便捷集约,坚持以用户为中心,注重功能聚合,强化数据共享,避免同质化、重复建设。涉及权威信息发布等功能,可以协同省市县融媒体和主流媒体客户端来实现,放大集约化效能,节省不必要的成本。最后,强化服务,把通过关停整治解放出来的基层资源,重点用在加强与主平台对接、提升对群众需求的响应和服务能力上。 (张东锋)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演出行业需建立合理科学的统一退票规则
下一篇:奋力推进公安工作现代化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